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
原(yuan)標題: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jue)一生太(tai)短(duan)……
在敦煌(huang),時間既慷慨又奢(she)侈
對(dui)穿越時光而來(lai)的莫高窟而言
千年只是一瞬
而對于守護(hu)它的(de)人(ren)來說(shuo)
要做成(cheng)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
甚(shen)至是幾(ji)代人的傳承(cheng)
近(jin)日,在《國家(jia)寶(bao)藏》的舞臺(tai)上(shang)
一家三代守護敦煌的故事
讓不(bu)少人為之(zhi)動容
64年重復相(xiang)同(tong)的動作
他讓殘損的壁畫(hua)復活(huo)
1956年(nian),李(li)云鶴響應國家號召前(qian)往新疆。因探望在甘肅敦煌工作(zuo)的(de)舅舅,李(li)云鶴便(bian)在當地逗留了(le)幾日。未承想,這一(yi)留,便(bian)是一(yi)輩(bei)子。
初見敦(dun)煌、初見莫高窟,李云(yun)鶴被(bei)眼前的景象(xiang)深深觸動(dong),“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da)面積的精美(mei)藝術,色彩(cai)絢麗、內容豐富,太感動(dong)了”。
“留下來(lai)”,這是(shi)千(qian)年敦煌(huang)(huang)對(dui)李云鶴的無聲邀請,同樣也是(shi)他對(dui)敦煌(huang)(huang)作出的莊重承(cheng)諾。
三個月的(de)(de)試用期過后,時任敦煌文物研究(jiu)所(suo)所(suo)長的(de)(de)常(chang)書鴻給李(li)云鶴分配(pei)的(de)(de)工作是修(xiu)復(fu)莫(mo)高窟(ku)的(de)(de)壁(bi)(bi)畫。在當(dang)時,國(guo)內(nei)還沒有專門(men)從事壁(bi)(bi)畫修(xiu)復(fu)的(de)(de)人才和技術,一(yi)切都得(de)從頭慢慢摸索。就(jiu)這(zhe)樣,李(li)云鶴成(cheng)為了莫(mo)高窟(ku)第一(yi)位壁(bi)(bi)畫修(xiu)復(fu)師。

△20世紀50年代的莫高窟
沒有美(mei)術和(he)雕塑功底就(jiu)(jiu)(jiu)拜師學基礎,沒有工具(ju)就(jiu)(jiu)(jiu)自(zi)己(ji)造,沒有技(ji)術就(jiu)(jiu)(jiu)自(zi)己(ji)研究。 就(jiu)(jiu)(jiu)這樣,李云鶴一點一點摸索,制作出原(yuan)創(chuang)的“修(xiu)復套裝”:最(zui)小的醫用(yong)注射(she)器(qi)、包裹(guo)綢布的棉球(qiu)、專用(yong)的修(xiu)復刀、洗耳球(qiu)、除塵器(qi)……他(ta)還開拓出“空間(jian)平移”“整體揭取(qu)”“掛壁畫”等眾多國內首創(chuang)的壁畫修(xiu)復技(ji)法。

△1963年(nian),配合巖體(ti)加固壁畫揭取。(敦煌(huang)研究(jiu)院(yuan)提供)

△1975年,莫高窟220窟甬(yong)道修復。(敦煌研究(jiu)院提供)
64年來,李云(yun)鶴(he)共(gong)修復(fu)了(le)4000平方米壁畫(hua)、500多身(shen)(shen)塑(su)像(xiang),而且做到零失誤。在他(ta)手上,莫高窟里被(bei)“病(bing)害(hai)纏身(shen)(shen)”的壁畫(hua)和塑(su)像(xiang)“重獲新生”。

△2010年,敦煌研究(jiu)院(yuan)藏唐代(dai)彩塑菩薩像修(xiu)復(fu)。(李波(bo)拍攝)

△壁畫修(xiu)復前后對比圖(tu)
64年,對(dui)于千百年的文物而言,只是一(yi)瞬。對(dui)于一(yi)個人來說,卻(que)已是一(yi)生。
如今,87歲的李云鶴(he)依(yi)然(ran)堅(jian)持在修復一(yi)(yi)線。但他深知,這(zhe)樣的時(shi)間已經(jing)越來越少,“像我這(zhe)個年(nian)齡,你再堅(jian)持,總有一(yi)(yi)天……”

讓李云鶴(he)欣慰且自豪的(de)(de)是,在(zai)他(ta)(ta)的(de)(de)影響下,他(ta)(ta)的(de)(de)兒(er)輩、孫輩也(ye)加入了這場與文物漫長對話(hua)的(de)(de)旅程(cheng)中。

△李(li)云鶴(左)、兒子李(li)波(中)、孫子李(li)曉洋(右)2019年莫(mo)高窟(ku)465窟(ku)工作現場 (莊岳(yue)拍攝)
父親(qin)對(dui)我的(de)影(ying)響很大
對文(wen)物(wu)要永遠保(bao)持敬(jing)畏
1990年,李云鶴的兒子(zi)李波同樣成為了敦(dun)煌(huang)研究院的文物修復師。對(dui)于生于敦(dun)煌(huang)、長于敦(dun)煌(huang)的李波而(er)言,回到敦(dun)煌(huang)修壁(bi)畫(hua)是一(yi)件再自然不過(guo)的事情,“家里(li)有(you)一(yi)位修壁(bi)畫(hua)的父親(qin),這對(dui)我的影響是極大的。而(er)且這里(li)是我的故(gu)鄉,我對(dui)敦(dun)煌(huang)對(dui)莫高(gao)窟,有(you)感情也有(you)責(ze)任。”

在李波的印象里,父親常說,“對(dui)待(dai)文(wen)物(wu)要(yao)有感情(qing),知道(dao)它(ta)(ta)的可(ke)貴才能用心保護(hu)它(ta)(ta)。一旦要(yao)修(xiu),就要(yao)修(xiu)到最(zui)完美的狀態,寧(ning)可(ke)不(bu)修(xiu)也(ye)不(bu)能修(xiu)壞(huai)了(le)。”
而真正讓李波明白這句話是在(zai)2000年,一次他與父親外出援助兄弟(di)單位的文物修復(fu)工(gong)作中。當時,李波負責修復(fu)一座天(tian)王像,可當他給父親看修復(fu)成果(guo)時,卻得到了父親這樣的評價:“你(ni)的理解和狀態都(dou)不對,我很懷疑你(ni)學到哪里(li)去(qu)了。”
對于父親的(de)(de)(de)批評,李波一開(kai)始并(bing)不理解,而當(dang)他花了兩三(san)天時間翻閱更多(duo)資(zi)料、進行(xing)更多(duo)思考,他才領(ling)悟(wu)到:“文物修復不是簡(jian)單(dan)的(de)(de)(de)拼接,得去領(ling)會文物自身的(de)(de)(de)狀態,不能糊弄(nong)自己更不能糊弄(nong)古人(ren)。”

后(hou)來(lai),李波一(yi)直堅持著(zhu)這個理念(nian),也把這種思想(xiang)傳遞給自己(ji)的(de)學(xue)生(sheng),“無論(lun)如何,對(dui)文物(wu)一(yi)定要保持敬畏之心。”

因為爺爺所以更堅持
修復文(wen)物(wu)帶(dai)給我踏(ta)實感
2011年,李(li)(li)云鶴的(de)孫子李(li)(li)曉洋(yang)也(ye)加入了文(wen)物(wu)修(xiu)(xiu)復工(gong)作。一(yi)開始,李(li)(li)曉洋(yang)并不清(qing)楚自己能堅持多久,只是抱著試一(yi)試的(de)心態。枯燥的(de)文(wen)物(wu)修(xiu)(xiu)復工(gong)作也(ye)曾使他萌(meng)生過(guo)退意,“每(mei)天坐在同一(yi)個地方(fang),成(cheng)百(bai)上千次地重復同一(yi)個動作,真的(de)很枯燥。”

如今,李曉洋從事(shi)文(wen)物修(xiu)復工(gong)作也(ye)已(yi)超過(guo)十年(nian)。為何堅持下來了?除了在(zai)與文(wen)物長時(shi)間對話中積攢的(de)熱愛,在(zai)他(ta)看來,還有兩件事(shi)對他(ta)的(de)影響最為明顯。
李曉(xiao)洋(yang)記得,有(you)一天(tian)傍晚,他們結(jie)束工作出了(le)洞窟后,爺爺坐在(zai)(zai)一個石(shi)墩上接電(dian)話。大漠的余(yu)暉打到爺爺臉(lian)上,映得他的白色胡碴分外鮮明。在(zai)(zai)李曉(xiao)洋(yang)的記憶里,爺爺的身體(ti)一直非常好(hao)。當看(kan)到那一幕,他的心被揪了(le)一下,覺得爺爺是不是老了(le)。自然而然地,李曉(xiao)洋(yang)想(xiang)到了(le)更多,“或許把這件事(shi)堅(jian)持下去(qu),才是爺爺最想(xiang)看(kan)到的。”就這樣,他有(you)了(le)再堅(jian)持堅(jian)持的想(xiang)法。

讓李(li)曉(xiao)洋最終留在這個行業(ye)的“決定(ding)性(xing)瞬間(jian)”發(fa)生在2014年,他和同事(shi)在莫高窟360窟開展壁(bi)畫修復。修復前,墻(qiang)上(shang)的壁(bi)畫幾乎完全被(bei)浮塵遮蓋,損毀(hui)也很(hen)嚴重;修復后(hou),壁(bi)畫變得清(qing)晰(xi)、線條十(shi)分明確。那一瞬間(jian),他仿佛有穿梭(suo)千年的晃神,“這件事(shi)讓我(wo)很(hen)有成就(jiu)感,覺得通過我(wo)們(men)的努力,能夠讓更多人看到更精美(mei)的壁(bi)畫,值(zhi)了(le)。”
在日復(fu)一日的工作中,李(li)曉洋明白(bai)了爺(ye)爺(ye)一直說的文物修復(fu)師(shi)身上的責任,也慢慢有(you)了對這份工作的獨特感受,李(li)曉洋稱之為踏實(shi)(shi),“感覺自己(ji)確確實(shi)(shi)實(shi)(shi)做了一些(xie)特別有(you)意(yi)義的工作,所以內心特別踏實(shi)(shi)。”
這(zhe)個(ge)踏實(shi),是(shi)心有歸處;這(zhe)個(ge)踏實(shi),是(shi)守護傳(chuan)承。

“敦,大也(ye);煌,盛也(ye)”
曠世敦煌的背后
有(you)著不輸其盛(sheng)大輝煌(huang)的凡人(ren)匠心(xin)
家道悠悠,文脈綿綿,敦(dun)煌(huang)是以延續
致敬(jing),匠人;致敬(jing),匠心

相關新聞
- 2017-01-20
- 2017-01-26
- 2017-02-10
- 2017-02-17
精彩推薦
- 冰冷刺骨黃河中 蘭州兩名消防員施救被困游人
- 河州第一大關——積石關
- 臨夏州重要黃河古渡口
- 臨夏州東鄉縣實現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雪景如畫
- 打工人注意了!除夕前后火車票最早可以這個時候買
- 蘭張三四線鐵路首座隧道順利貫通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