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六旬竹雕藝人“仿古不復古”:現代審美承百年手藝
中新網蘭州7月13日(ri)電 (閆姣(jiao) 李亞龍 高展)拓畫(hua)、切邊、接圈……現年65歲的甘肅天水市(shi)竹雕手(shou)藝(yi)人吳云(yun)生,一邊用(yong)手(shou)緊按于案上的細竹板,一邊借助工具手(shou)工打眼。堅(jian)守這(zhe)門手(shou)藝(yi)已50余(yu)載的他說,多年來仿古不復古,用(yong)現代審美(mei)傳承百年手(shou)藝(yi),雕品也受到海內(nei)外民眾的喜愛(ai)。
吳云(yun)生走上“竹雕(diao)之(zhi)(zhi)路(lu)”純屬(shu)偶然。11歲時,外出放(fang)羊之(zhi)(zhi)余(yu),他經常用小刀刻(ke)竹子玩,做簡易(yi)的蟈(guo)蟈(guo)籠。同行的羊倌看到后非(fei)常感興趣(qu),并(bing)提出幫他看羊換(huan)取(qu)免費蟈(guo)蟈(guo)籠。長(chang)此以(yi)往,他的手藝愈加嫻熟,還有(you)更(geng)多(duo)同齡人(ren)前來(lai)購買,他也由此以(yi)竹雕(diao)作為謀(mou)生工具(ju)。
“一(yi)個蟈蟈籠能賣1.5元(yuan),而當時(shi)一(yi)元(yuan)錢就(jiu)能買(mai)40個雞蛋,是(shi)(shi)一(yi)家人(ren)幾天的口糧。”7月(yue)中(zhong)旬,吳云生接(jie)受(shou)中(zhong)新網記者(zhe)采訪時(shi)回(hui)憶說,在此后幾年時(shi)間里,無論放羊(yang)還(huan)是(shi)(shi)去(qu)工地打工,都未間斷過竹(zhu)雕。
在(zai)雕(diao)刻技藝不斷積累中,吳(wu)云生(sheng)不僅(jin)有了(le)“粉絲(si)”,而且蟈(guo)蟈(guo)籠的(de)價格也“水漲船高(gao)”,激勵著他苦練技藝,雕(diao)刻對象也由(you)最初單一的(de)菊花,漸漸拓展為古建筑、花鳥魚蟲等。“有段時間很癡迷,但也有些急于(yu)求成,多虧(kui)了(le)父(fu)親的(de)點(dian)撥(bo)。”吳(wu)云生(sheng)坦言,父(fu)親的(de)繪畫和雕(diao)刻功底深厚,在(zai)他的(de)雕(diao)刻生(sheng)涯中起到了(le)舉(ju)足輕重的(de)作用。
天水竹雕是(shi)中(zhong)國(guo)民(min)間(jian)傳統手(shou)工藝(yi)術(shu)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品種繁(fan)多、工藝(yi)考究(jiu)享譽國(guo)內外。自清(qing)朝(chao)開始,竹雕在吳云生家中(zhong)代代傳承,他是(shi)第四代傳承人。因雕品有造型(xing)獨特、不干裂等特點(dian),已遠銷(xiao)至(zhi)德國(guo)、法(fa)國(guo)、南非,以及港澳臺(tai)地區。
吳云生年近30歲時,選(xuan)擇將竹雕(diao)當(dang)成(cheng)終生的事業,苦心打(da)磨雕(diao)刻(ke)技藝。他的作品(pin)也由造型各異的蟈(guo)蟈(guo)籠(long),到將伏羲始祖文(wen)化、歷史人物、傳世名(ming)畫等(deng)雕(diao)刻(ke)至箱(xiang)身(shen)的卷(juan)箱(xiang),從簡單(dan)玩物升格為受人追(zhui)捧(peng)的藝術(shu)品(pin),獲得了各類國際、國內(nei)獎項。
吳云生家中的各個柜子里堆滿了(le)大(da)小不(bu)等的竹子,是(shi)他多年前(qian)從南方(fang)購置,經(jing)過獨門的冷熱處理后保(bao)存(cun)至今。他介(jie)紹說,通過灌配方(fang)水后去(qu)掉了(le)竹子的脆性,成品便不(bu)會開裂(lie),時(shi)間越久越有“復古感”,“此前(qian)帶著竹雕去(qu)敦(dun)煌展示,高溫干(gan)燥的天氣下待(dai)了(le)40多天,竹雕也(ye)完(wan)好(hao)無損(sun)。”
憶及“最自(zi)豪的(de)一件作品”,吳云生(sheng)指向箱(xiang)身雕(diao)有清明上河圖局部的(de)卷箱(xiang)。該卷箱(xiang)耗費了他整(zheng)整(zheng)4年(nian)時間,每天站立10多個小時,甚至因勞累過度而(er)昏(hun)迷,差點搶(qiang)救不過來。“現在我的(de)作品多少錢都不賣,我計劃籌建一個竹雕(diao)博物館,這也是父親的(de)夢想(xiang)。”他說。
隨著國家政(zheng)策的(de)(de)傾斜和扶(fu)持,像吳云生一(yi)樣的(de)(de)“非遺(yi)人(ren)”逐(zhu)漸被更多(duo)人(ren)了解。曾受傳統技藝(yi)后繼乏人(ren)困擾的(de)(de)他,近年來(lai)也(ye)帶了不少徒弟,且徒弟們也(ye)都憑竹(zhu)雕吃上了“手(shou)藝(yi)飯”。下一(yi)步,他打算幫(bang)徒弟申(shen)請區(qu)、市級傳承人(ren),將年輕人(ren)推上更大的(de)(de)竹(zhu)雕舞臺。(完)
相關新聞
- 2021-07-07匠心獨具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天水竹雕
- 2020-06-03《夢回大地灣》MV重磅推出,孫楠為公祭伏羲大典深情獻唱!
- 2021-01-13勇奪《越戰越勇》新年第一期冠軍 天水姑娘登上央視歌唱夢想
- 2021-01-12在天水,相遇自在生活
精彩推薦
- 請查收!甘肅省科技創新“39條新政”創新點解讀來了
- 《敢教日月換新天》 第二十四集 千秋偉業
- 《敢教日月換新天》 第二十三集 自我革命
- 甘肅文藝工作者參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幕后的故事
-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榆中砂河村“顏值逆襲”
- 蘭州市中小學生陸地冰壺比賽開賽
- 青春做伴 夏約隴原
- 任振鶴主持召開十三屆省政府第136次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通過《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