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我國首部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明日在敦煌大劇院精彩上演

中國甘肅網9月22日訊 (本網記者(zhe) 張慧雅)以中西文(wen)化交流的使(shi)者(zhe)玄奘在西行取經的絲綢之路上(shang)(shang)的歷(li)史故事為題材,以民族(zu)管(guan)弦樂(le)隊為表演主體,我國第一(yi)部大型民族(zu)器(qi)樂(le)劇《玄奘西行》9月(yue)23日將在敦煌大劇院精彩(cai)上(shang)(shang)演。屆(jie)時,中國甘肅網將進行現場直播。

作(zuo)為(wei)第五屆絲綢之路(lu)(敦煌)國際(ji)文(wen)化博(bo)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xing)(xing)·絲綢之路(lu)國際(ji)旅(lv)游節文(wen)藝演出項目之一的《玄奘西行(xing)(xing)》由中(zhong)央(yang)民族樂團出品,著(zhu)名(ming)(ming)作(zuo)曲家姜瑩擔任(ren)作(zuo)曲、編劇、總導演,著(zhu)名(ming)(ming)導演馮(feng)小寧擔任(ren)藝術顧問(wen)。
該劇主題與(yu)弘揚絲路精(jing)神高度契合,舞(wu)臺形式新(xin)穎(ying),演(yan)出(chu)(chu)結束后(hou)中央民族(zu)樂團會將演(yan)出(chu)(chu)的(de)整(zheng)套道劇、舞(wu)美、服裝等全部捐贈甘(gan)肅(su)省,以(yi)后(hou)甘(gan)肅(su)將能獨立演(yan)出(chu)(chu)該劇。

該(gai)劇(ju)突(tu)出(chu)(chu)音(yin)樂(le)(le)的(de)抽象(xiang)敘事功能,以“大(da)乘天”“佛門”“一念”“潛(qian)關”“問路(lu)”“遇險”“極樂(le)(le)”“高昌”“普度”“雪山”“祭(ji)天”“菩提”“那爛陀”“如夢”“大(da)唐”十五個章節為(wei)架構,運用多(duo)媒體視(shi)角和舞(wu)美技術建構虛實空間(jian),淋(lin)漓盡致地彰顯出(chu)(chu)一代宗師(shi)舍身求(qiu)法、執著信念、堅忍不拔的(de)偉(wei)大(da)精神(shen)。

姜瑩表示(shi),《玄奘西(xi)行》最(zui)大的(de)首創(chuang)在(zai)于用(yong)器樂(le)音(yin)(yin)樂(le)以“劇(ju)”的(de)形式,把(ba)故事從聽覺和視覺通過器樂(le)演奏家扮演戲劇(ju)角色“演出(chu)來(lai)”,之(zhi)所以它(ta)能區別于通常的(de)標題音(yin)(yin)樂(le),就在(zai)于它(ta)已成為集文學、音(yin)(yin)樂(le)、表演,舞(wu)(wu)臺美術(shu)等多種元素合為一體的(de)綜(zong)合性(xing)舞(wu)(wu)臺藝術(shu),這也正是《玄奘西(xi)行》作為世界首創(chuang)“器樂(le)劇(ju)”的(de)定義和獨特性(xing)。

首(shou)開民族器樂(le)劇(ju)創新形式(shi),不拘(ju)泥于常規音樂(le)表演(yan),將舞(wu)臺表演(yan)和(he)樂(le)器演(yan)奏有機(ji)融合,以故事(shi)性(xing)的(de)(de)(de)敘事(shi)手法生動(dong)講述玄奘西行的(de)(de)(de)故事(shi)和(he)中(zhong)國音樂(le)的(de)(de)(de)前世今生,演(yan)奏家用“音樂(le)”和(he)“語言”的(de)(de)(de)雙重(zhong)表述,大大拓展了樂(le)器演(yan)奏的(de)(de)(de)表現空(kong)間。通過服裝、燈光、動(dong)作、造(zao)型(xing)及現代(dai)化多媒體舞(wu)美(mei)技術,呈現完美(mei)的(de)(de)(de)情境效果,更好(hao)地推動(dong)劇(ju)情發展、展現樂(le)曲的(de)(de)(de)精神內涵(han),令人耳目(mu)一新。

據介紹,《玄奘西行》里有73種不同類型的樂器,共分四大類,即:當今(jin)民族(zu)管弦樂隊(dui)的常(chang)用樂器、敦煌復原(yuan)樂器、新(xin)疆傳(chuan)統樂器、印度傳(chuan)統樂器,展現了漢族(zu)、維吾爾族(zu)、哈薩克族(zu)、塔吉克族(zu)、印(yin)度等風(feng)格特征的音(yin)樂文(wen)化(hua),彰顯了絲(si)綢之路沿線各(ge)民族(zu)音(yin)樂在歷(li)史的陶(tao)冶、沉淀(dian)、融合中兼收(shou)并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多元文(wen)化(hua)特質(zhi)。
以“戲劇”與“樂器”作為玄奘西行之路上精神文化高度凝練的象征與代表,笛、簫、胡琴、琵琶、嗩吶、阮、箜篌、艾捷克、熱瓦普、冬不拉、庫布孜、薩塔爾、手鼓、鷹笛及新疆木卡姆演唱等集中呈現,讓觀眾在看故事的同時,也能(neng)領略到絲(si)綢之路上豐富多(duo)彩的器樂文化,這也是該劇能(neng)稱為“民族器樂劇(ju)”的匠(jiang)心所(suo)在。(本文所(suo)有照片均由甘肅省(sheng)文旅(lv)廳提供)
相關新聞
- 2019-11-05
- 2019-10-30
- 2019-10-24
精彩推薦
- 砥礪奮進四十年 文化甘露潤城鄉——積石山縣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 【聚焦一會一節】 長夜未央 夜色敦煌最識人間煙火
- 甘肅展開“豐收了·游甘肅”系列活動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
- 長圖丨來看天舟三號都帶了啥上天!
- “一會一節”進入倒計時 “市州方隊”拿出看家本領
- 讓彩陶文化發揚光大
- 甘谷蘋果年產值18億元的背后
- 古浪:易地搬遷“換新房” 移民移出“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