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觀隴)西北民謠頻“出圈”,流量密碼里有“根”“魂”“韻”

2021年3月,春到黃河。(資料(liao)圖) 高瑩 攝
中新(xin)網蘭(lan)州3月2日(ri)電 (記(ji)者 徐(xu)雪)天(tian)氣漸(jian)暖(nuan),在蘭(lan)州的(de)黃(huang)(huang)河畔,人也漸(jian)多了,沿岸還留有一些演出的(de)舞臺,到了旅游(you)旺季(ji),時有不同的(de)歌(ge)聲(sheng)傳來,唱(chang)著黃(huang)(huang)河,唱(chang)著家鄉。
蘭(lan)州,這座因民謠(yao)屢被(bei)提及的西北內陸城市里,走出了許多優秀的民謠(yao)人,比如野孩子(zi)樂隊(dui)、低苦艾樂隊(dui)等。黃(huang)河、牛肉面、羊皮筏子(zi)、黃(huang)土(tu)地……勾勒出的鄉情,成為游(you)子(zi)們爭相吟唱的靈(ling)感(gan)來(lai)源,這里是(shi)他們創作(zuo)的福地。
黃(huang)河流過蘭州后,還(huan)穿(chuan)過了名叫(jiao)靖(jing)遠(yuan)的(de)縣城,在這里唱著《黃(huang)河尕(ga)謠》的(de)民謠歌手張(zhang)尕(ga)慫火了,帶著甘(gan)肅方言(yan)的(de)唱調(diao)里,人們感(gan)受到了濃(nong)濃(nong)的(de)西(xi)北風情。
相比其他(ta)民謠歌手,張(zhang)尕慫(song)無論從唱腔(qiang)、穿著(zhu)、曲風,都(dou)帶著(zhu)明顯的西北特征,這也與他(ta)從小的生活經歷有關(guan)。張(zhang)尕慫(song)的父親(qin)善(shan)唱秦腔(qiang),叔叔是當地樂師,自小便被西北民間(jian)音樂熏陶(tao)。
長(chang)大后的(de)(de)張尕慫還(huan)經常去西北五省(sheng)區采風,先后拜訪了100位民間(jian)藝人,借(jie)鑒吸(xi)收諸如河州賢孝(xiao)、通渭小曲、社火(huo)小調、花兒、秦(qin)腔等西北民歌(ge)的(de)(de)精髓,融入現代元素進(jin)行創編。他曾(ceng)不止一次公(gong)開提及,他的(de)(de)作品離不開西北這片黃土地(di),以及土地(di)上(shang)的(de)(de)人和事,不能“離開得(de)太久”。
網友“BOICUS”通(tong)過社交平(ping)臺評論(lun)說,張尕慫的(de)歌,真是土地(di)(di)里生長(chang)出(chu)來的(de)。就和村后的(de)山泉一(yi)樣,自然(ran)而然(ran)地(di)(di)流淌(tang)出(chu)來。覺得這個時代,還(huan)有年輕(qing)的(de)音樂人,給他們講這些故事,真是幸運。

2月(yue)24日,年過(guo)七旬的蘭州羊皮(pi)筏(fa)子制作(zuo)技藝(yi)第三代傳承人張德寶在(zai)黃河上劃著羊皮(pi)筏(fa)子。(資料圖) 九美旦增 攝
從“西部歌王(wang)”王(wang)洛賓到張(zhang)(zhang)佺、劉堃、張(zhang)(zhang)瑋瑋、趙牧陽,以及“新生代”的張(zhang)(zhang)尕慫等(deng),西北在他們的作(zuo)品(pin)里,是(shi)鮮活的一個人、一條(tiao)路、一座城,也(ye)是(shi)藏在內心里不曾(ceng)遠離的故土,以音樂的方式娓娓道來。
這些民謠除了引發在外游子關(guan)于鄉愁的(de)共鳴外,事實上,民謠對提(ti)升宣傳(chuan)當地城市(shi)IP形(xing)象有(you)著不可替代的(de)作用,比如低苦艾(ai)樂(le)隊的(de)《蘭州(zhou)蘭州(zhou)》,趙(zhao)雷(lei)的(de)《成都》,郝云的(de)《去大理》等。
近年(nian)來,蘭(lan)州也在挖掘本土(tu)的(de)民謠“氣質(zhi)”,并且舉(ju)辦(ban)過(guo)各式(shi)各樣的(de)音樂節。此舉(ju)也為本土(tu)許多懷有(you)音樂夢想的(de)青年(nian)提供(gong)了更(geng)多展示的(de)機會。
2010年成(cheng)立(li)于(yu)蘭州(zhou)的原生態樂(le)隊“朝格組合”至今(jin)還活(huo)躍在當地,主創巴(ba)依勒格介紹說,團隊來自各(ge)行各(ge)業,都是(shi)利用業余時(shi)間(jian)排(pai)練演出(chu)。
巴依勒格也是西北民族大(da)學(xue)音(yin)(yin)樂(le)學(xue)院(yuan)馬頭琴(qin)專業青(qing)年教師,身為蒙古族的(de)他,將(jiang)家鄉的(de)民歌,結合(he)現(xian)代(dai)審(shen)美融(rong)合(he)進(jin)創作中。他談及原生態音(yin)(yin)樂(le)時說,這個時代(dai)需(xu)要更(geng)多(duo)(duo)像(xiang)張(zhang)尕(ga)慫的(de)音(yin)(yin)樂(le)人,這樣(yang)才會有更(geng)多(duo)(duo)人關注西北的(de)民謠、花兒(er),從而也會有越來(lai)越多(duo)(duo)的(de)本土原生態音(yin)(yin)樂(le)的(de)出現(xian),當地的(de)保護力(li)度也會隨之增加(jia)。
在朝(chao)格組合中擔任鼓(gu)手(shou)的(de)甘肅平涼青年(nian)閔鉦堯說,如今,蘭州的(de)音樂氛圍越(yue)來(lai)越(yue)好,平臺(tai)也越(yue)來(lai)越(yue)多(duo),這里有(you)一群(qun)志(zhi)同(tong)道合的(de)朋友,他會繼續堅持下(xia)去(qu)。

圖(tu)為甘肅本土原(yuan)生態樂隊“朝格組合”在蘭州(zhou)演出。(資(zi)料圖(tu)) 受訪人供圖(tu)
西北(bei)師(shi)范大學(xue)音樂學(xue)院院長盛鴻(hong)斌(bin)接受中(zhong)(zhong)新(xin)社、中(zhong)(zhong)新(xin)網記者專訪時(shi)說,地(di)處西北(bei)的甘肅無論是(shi)黃河、大漠、黃土地(di),或是(shi)水車、牛肉面……無不透露著(zhu)粗獷、豪放、堅韌的氣(qi)質(zhi),而(er)這(zhe)些繼(ji)承發揚了(le)這(zhe)些“氣(qi)質(zhi)”的西北(bei)民謠,與其他地(di)區(qu)相比則是(shi)一種(zhong)少(shao)見(jian)的“特色”。
盛鴻(hong)斌說,當下,西北民謠(yao)的(de)興起和流行,是(shi)因(yin)為它(ta)沒(mei)有(you)脫(tuo)離本土(tu)民間音樂,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ang)新(xin),在傳(chuan)承(cheng)創(chuang)新(xin)提倡多元化的(de)今天(tian),這種民謠(yao)形式是(shi)一條(tiao)很好的(de)路徑,是(shi)新(xin)時期自發的(de)一種傳(chuan)承(cheng)方式。
盛(sheng)鴻斌還說,甘(gan)肅民間音樂本來就非常豐富,戲曲、民歌、說唱等(deng)異(yi)彩紛(fen)呈,這(zhe)是所有(you)甘(gan)肅音樂走(zou)出去的(de)“根(gen)”,無論民謠(yao)或是其他音樂類型,都需(xu)在“根(gen)”上發芽、成長。
“音(yin)樂是一種(zhong)聽覺(jue)藝術,不同時(shi)代(dai)都留有(you)當時(shi)的審美印(yin)記(ji),流行音(yin)樂尤其鮮明,誰能把(ba)握當下時(shi)代(dai)流行元素,與(yu)時(shi)代(dai)共舞(wu),與(yu)時(shi)尚共情,被大(da)(da)眾接受的可(ke)能性也將大(da)(da)大(da)(da)增加。”盛(sheng)鴻斌說道(dao)。
“此外(wai),‘特(te)色的(de)歌手+時(shi)尚(shang)(shang)的(de)編(bian)曲(qu)(qu)+現代的(de)推(tui)廣’,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盛(sheng)鴻斌表(biao)(biao)示,“特(te)色的(de)歌手”,不僅演唱有(you)特(te)色,其(qi)氣質(zhi)、表(biao)(biao)演都要有(you)特(te)色;時(shi)尚(shang)(shang)的(de)編(bian)曲(qu)(qu),不是(shi)完全(quan)追(zhui)趕歐美潮(chao)流(liu),而是(shi)要在本土氣質(zhi)下“洋”起來;高度(du)信(xin)息化的(de)今天,這些(xie)音樂(le)人正(zheng)是(shi)利用網(wang)絡平臺走了出(chu)(chu)來,但如(ru)果要打出(chu)(chu)品牌,走向更大的(de)舞臺,還需要專業的(de)推(tui)廣團隊(dui),以及政府、社會的(de)支持。
“從長遠發展看,還是要(yao)堅守立(li)足民間音(yin)樂、高度契合人文環境、良好融入(ru)當下審美三方面內容,不丟民間音(yin)樂的‘根’,不棄西北氣質的‘魂’,找(zhao)到時代脈搏的‘韻’。當然,民謠只是音(yin)樂其中(zhong)一種(zhong)類型(xing),我們期(qi)望更(geng)多的音(yin)樂體裁形式,也能在此(ci)基(ji)礎上更(geng)好地創新發展。”盛鴻斌(bin)稱。(完)
相關新聞
- 2022-02-28天水市圖書館古籍修復師妙手補書 修舊如舊古籍“新生”
- 2022-02-25蘭州居民三十余年收藏上萬件稅務“老物件”
- 2022-02-22【暢游隴原】南北宅子 覓春光 探訪天水胡氏古民居
- 2022-02-17舞社火走進蘭州河口古鎮感受民俗年味
精彩推薦
- 蘭州野生動物園配建項目建設抓進度忙施工
- 《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蘭州發放首張新版營業執照
- 甘肅省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
- 蘭州市有序投放冬春儲備蔬菜3000噸
- 蘭州市嚴格快遞全環節管理確保用戶信息安全
- 甘肅省2022年上半年自考網報于明日開始
- 蘭州市三院兒少心理衛生科增設假日門診
- 慶陽市加快建設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綜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