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丨流沙千年望敦煌
流(liu)沙不語,一眼千年。
古老的(de)旋(xuan)律在莫(mo)高(gao)窟匯成(cheng)千(qian)古絕唱,穿過歷史長河(he)留存至今。綿延一(yi)千(qian)多(duo)年的(de)敦煌文化(hua)多(duo)元(yuan)燦爛(lan),享譽全球。
敦煌文化(hua)是(shi)怎樣(yang)形成的(de)?對(dui)我們(men)有(you)著怎樣(yang)的(de)意義?新時(shi)代(dai)如(ru)何研究(jiu)和(he)弘揚敦煌文化(hua)?本期(qi)《習(xi)近(jin)平講(jiang)述的(de)故事》為您娓娓道來。

公元一(yi)世紀,佛教傳(chuan)到敦煌(huang),包括(kuo)洞窟在內的(de)佛教藝術體系也隨之傳(chuan)了(le)過(guo)來(lai)。隨著絲綢之路的(de)興(xing)起,不(bu)同文化(hua)在敦煌(huang)不(bu)斷(duan)交融、結晶。

莫高窟現(xian)存(cun)彩塑2000多(duo)身,從(cong)十六(liu)國時期的北(bei)涼一直到清代(dai),外來佛教與本土文化(hua)相結合,發展成為(wei)了具有敦煌(huang)藝(yi)術(shu)特色的彩塑藝(yi)術(shu)。

千(qian)年的(de)(de)不(bu)斷(duan)營造還為莫高窟留下(xia)了(le)45000平方米(mi)的(de)(de)壁(bi)(bi)畫,其(qi)中以(yi)“飛天”最為出名。我們今天所(suo)看(kan)到的(de)(de)飛天舞,就來源于壁(bi)(bi)畫中的(de)(de)飛天形象。

自明朝開始,莫高窟(ku)逐漸被遺棄。風吹沙侵、陽光(guang)暴(bao)曬(shai)再加上人為的(de)(de)破壞(huai),讓莫高窟(ku)變(bian)得殘破不堪。窟(ku)內(nei)的(de)(de)典籍書畫也不斷(duan)被瓜分割(ge)裂(lie)。

新中國成立后(hou),在(zai)一代(dai)代(dai)守護者的努力下,莫(mo)高窟重新煥發出了生命(ming)的光彩。1987年,因符合(he)世(shi)(shi)界(jie)文化(hua)(hua)遺產全部六條標準,莫(mo)高窟被批準列入世(shi)(shi)界(jie)文化(hua)(hua)遺產名錄。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li)量。古老的敦煌藝(yi)術正以(yi)多種(zhong)方式走出石窟、走向世界。

監制:劉剛
出品人:孫志平
制片人:樊華(hua)、張平鋒(feng)
統籌:韓珅、王志斌
編導:陳曉宇
記者:李俞輝(hui)、張智敏(min)、郭剛、馬莎、周(zhou)夢蝶
包裝:夏勇
海報:張(zhang)瀾(lan)濤(tao)(實習(xi))
部分素材來源:
敦煌研究院
新(xin)華社音視頻部制作(zuo)
新華通訊社出品
- 2022-05-20習近平的文化情懷丨“他關心的,都是敦煌當前面臨的最緊要的問題”
 - 2021-12-21在隴原大地書寫更加優秀的文藝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十一次文代會、十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甘肅省文藝工作者再攀高峰
 - 2019-10-17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 文藝界代表這樣說
 - 2019-08-20甘肅考察,習近平看了這個文化寶藏
 
西北角(jiao)
中國(guo)甘(gan)肅網(wang)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qiang)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