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黃河明珠:“中華詩人黃河上游頌臨夏采風活動”走進永靖
8月20日,“中華詩人黃河上游頌臨夏采風活動”進入最(zui)后一站——黃河明珠永(yong)靖。
絲綢之路和黃河(he)(he)文(wen)化(hua)交匯于(yu)永(yong)靖,萬古長河(he)(he)和千年歷(li)史在(zai)這里共同孕育了(le)山河(he)(he)雄奇、文(wen)化(hua)豐厚的獨特(te)自然人文(wen)景觀。

采風團從(cong)蓮花渡乘快艇,逆流(liu)而上,前(qian)往炳靈(ling)寺。在煙波浩渺的劉家峽庫(ku)區一(yi)(yi)艇飛馳,犁浪破雪。這是(shi)西北(bei)高原最大的人工(gong)淡水(shui)湖之一(yi)(yi),水(shui)域面(mian)積達130平方公里。赤岸(an)聳峙,高峽平湖。北(bei)國之雄壯,水(shui)鄉之旖旎(ni)盡收眼底(di),令人心(xin)曠神怡。一(yi)(yi)小時左(zuo)右(you)抵達炳靈(ling)寺,詩人們(men)棄(qi)舟登岸(an)。高聳的姊妹峰如(ru)削如(ru)切,臨(lin)岸(an)而立(li),直插云天(tian)。周邊石柱峰林,飛霞流(liu)火,山河(he)聯璧,鬼斧神工(gong)。“山呈(cheng)萬(wan)笏朝天(tian)闕,岸(an)列千軍展畫(hua)圖”,詩人楊克勤在其詞作中(zhong)精彩(cai)呈(cheng)現(xian)了(le)此處美不勝(sheng)收的奇特景色。
絲綢之路文化和(he)(he)黃河文化在這里(li)頻(pin)繁交流、撞擊融合,繪(hui)成了璀璨多彩(cai)的歷史(shi)畫卷。炳靈寺始建(jian)于(yu)十六(liu)國的西秦,有1600多年歷史(shi),現存窟(ku)龕(kan)216個(ge),雕塑776身,壁畫900多平(ping)方米。石窟(ku)分布于(yu)2公里(li)的懸崖峭壁上(shang),窟(ku)龕(kan)依山(shan)而開,三五成群,錯落有致。和(he)(he)敦煌莫高窟(ku)、天水麥積山(shan)石窟(ku)并稱為(wei)甘肅三大石窟(ku)。由于(yu)年代不同(tong),造像風格迥(jiong)異,或彪悍(han)雄健,或珠圓玉潤,或豐滿夸張,皆(jie)神形兼備,精妙絕(jue)倫,令人嘆為(wei)觀止。

午后,詩(shi)(shi)人們來到了(le)位于劉家峽(xia)大壩旁的(de)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文化博物館,該館是目前全國唯一(yi)的(de)治(zhi)(zhi)(zhi)水(shui)文化主題(ti)景區,和全國唯一(yi)的(de)水(shui)電(dian)(dian)博覽中心,是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文化的(de)大觀園、水(shui)電(dian)(dian)文化的(de)精品展(zhan)示館、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三峽(xia)旅游的(de)總(zong)導覽。包含“文化、治(zhi)(zhi)(zhi)理、水(shui)電(dian)(dian)、景觀”四個分項(xiang)主題(ti)內(nei)容(rong),以(yi)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為宏(hong)大的(de)敘事背(bei)景,撫今追昔(xi),縱橫捭闔的(de)將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文化、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治(zhi)(zhi)(zhi)理、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水(shui)電(dian)(dian)、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風光等內(nei)容(rong)融(rong)入(ru)其中,呈現了(le)自(zi)古至今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及(ji)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文化波(bo)瀾(lan)壯闊的(de)史詩(shi)(shi)。通過游覽,詩(shi)(shi)人們對黃(huang)(huang)(huang)河(he)(he)有(you)了(le)更加深(shen)刻的(de)認識,拓寬了(le)詩(shi)(shi)詞創(chuang)作的(de)內(nei)容(rong)和思路。

登臨(lin)二龍匯觀景臺,從這里俯瞰(kan),黃(huang)河(he)、洮(tao)河(he)交(jiao)匯的(de)(de)奇特景觀,從劉家峽庫區里洶涌西來(lai)的(de)(de)浩渺碧波,迎頭碰上自南而來(lai)攜帶(dai)大(da)量(liang)泥沙的(de)(de)洮(tao)河(he),狹路相逢,兩(liang)流(liu)并行,攜帶(dai)者各(ge)自的(de)(de)稟(bing)賦氣質,形成黃(huang)藍分明(ming),色彩(cai)柔美的(de)(de)奇特畫面(mian)。“涇渭(wei)分明(ming)”作為(wei)成語廣為(wei)人(ren)知。然而,當(dang)詩(shi)人(ren)們俯瞰(kan)黃(huang)洮(tao)交(jiao)匯的(de)(de)壯麗景象時(shi),無(wu)不拍岸稱奇,不禁詩(shi)情(qing)大(da)發(fa)。詩(shi)人(ren)李葆國(guo)當(dang)即(ji)吟道:“主(zhu)流(liu)凝碧潔如許(xu),小(xiao)屬臨(lin)洮(tao)濁(zhuo)不菁。”詩(shi)人(ren)沈(shen)華維(wei)吟道:“夕陽散(san)淡(dan)照(zhao)丘陵,山水無(wu)聲各(ge)有形。俯瞰(kan)雙(shuang)流(liu)交(jiao)匯處,濁(zhuo)清(qing)兩(liang)道自分明(ming)。

詩人們(men)還去了(le)離(li)縣城3公里的太極(ji)島(dao)(dao),一覽“紅山(shan)(shan)白(bai)土(tu)頭,黃(huang)河(he)向西(xi)流(liu)”的盛景。黃(huang)河(he)出(chu)劉家峽后因山(shan)(shan)峽曲折蜿蜒來(lai)了(le)一個S形的大(da)轉彎,這里是鹽鍋峽水(shui)庫(ku)上(shang)游,水(shui)面寬闊(kuo)平穩,山(shan)(shan)水(shui)交(jiao)融(rong),形如太極(ji),故名(ming)太極(ji)島(dao)(dao)。島(dao)(dao)上(shang)繁花似錦,葦叢繁茂,芳草茵茵,楊柳依依,百鳥(niao)翔集,恍如江南水(shui)鄉……

“河(he)州美景無窮盡,詠頌詩情未肯休。”短短四天(tian)的(de)時間,完成了(le)河(he)州五縣的(de)采(cai)(cai)風(feng),“中華詩人黃(huang)河(he)上(shang)(shang)游頌臨夏采(cai)(cai)風(feng)活動(dong)”,在黃(huang)河(he)明珠(zhu)永(yong)靖(jing)畫(hua)上(shang)(shang)了(le)句號。

臨(lin)別(bie)之際,小結致答,其情(qing)殷殷。臨(lin)夏州(zhou)文(wen)聯主席蘇靖(jing)寧(ning)帶來州(zhou)委、州(zhou)政(zheng)府(fu)主要領導的囑托,對中華詩詞(ci)學會給予(yu)臨(lin)夏的重(zhong)視(shi)支持表達了由衷的致謝,對各(ge)位(wei)詩家們不辭(ci)辛苦,沿途創作發(fa)表的熱情(qing)歌頌(song)臨(lin)夏的大量詩詞(ci)作品(pin),給予(yu)充分肯定和(he)熱情(qing)贊揚。
中華詩(shi)詞(ci)學會副會長沈華維(wei)先(xian)生說(shuo),這次(ci)有機會來到“花兒臨夏(xia)、壯美(mei)臨夏(xia)”采(cai)風,感到非常高(gao)興,收獲很大(da)。衷心感謝(xie)臨夏(xia)州各級領(ling)導對中華詩(shi)詞(ci)的(de)高(gao)度重視支持,衷心感謝(xie)臨夏(xia)州及沿(yan)途五縣(xian)宣傳(chuan)部(bu)、文聯、作(zuo)協等(deng)部(bu)門(men)為這次(ci)采(cai)風活動(dong)做(zuo)出的(de)周到細致(zhi)(zhi)的(de)安排和精致(zhi)(zhi)的(de)服務,衷心感謝(xie)張克復先(xian)生為這次(ci)采(cai)風活動(dong)所付出的(de)辛(xin)勞。沈華維(wei)先(xian)生說(shuo),采(cai)風活動(dong)結(jie)束了,但詩(shi)詞(ci)創作(zuo)仍然在路上,希(xi)望我(wo)們善始(shi)善終做(zuo)好后續(xu)各項工(gong)作(zuo)。
中華詩詞(ci)學會(hui)第(di)四屆副會(hui)長王改正先生說,他23年前(qian)曾因工作路過臨夏,這次參加黃河(he)(he)上游的采風活(huo)動,不僅領略了臨夏在生態環境保護、經(jing)濟(ji)社會(hui)發展、文(wen)(wen)物發掘(jue)保護方面取得(de)的巨大成就,古老(lao)的歷史文(wen)(wen)化(hua)(hua),壯美的山川,多彩(cai)的民族風情,無(wu)不令人難忘和贊嘆不已。尤其是(shi)做好(hao)黃河(he)(he)詩詞(ci)文(wen)(wen)化(hua)(hua)創作,凝聚黃河(he)(he)文(wen)(wen)化(hua)(hua)的歷史內涵,空間極(ji)其巨大。感謝(xie)黃河(he)(he)詩社及其《黃河(he)(he)詩陣(zhen)》在這次采風活(huo)動期間做出的細致(zhi)周到(dao)的工作。
黃河(he)詩(shi)社社長、《黃河(he)詩(shi)陣》主(zhu)編張平(ping)生(sheng)表示(shi),能有機(ji)會參加這次采風活動,協助臨(lin)夏州文聯做好(hao)協調接待(dai),編輯整理(li)和發布采風作品,感(gan)到非常榮幸。短短五天的(de)時間(jian),縱橫千余里(li)(li),我們仿佛一直(zhi)行走(zou)在母(mu)親河(he)的(de)臂彎里(li)(li),一直(zhi)行走(zou)在巨(ju)大的(de)博物館、公園(yuan)里(li)(li),領略和感(gan)受到了(le)臨(lin)夏壯美的(de)河(he)山、多(duo)彩的(de)民族風情(qing),震撼于生(sheng)態文明建設取得的(de)巨(ju)大成就(jiu)。
徜徉于(yu)臨夏(xia)(xia)(xia)青山(shan)綠水間的(de)(de)詩(shi)人(ren)們,感受了(le)臨夏(xia)(xia)(xia)壯麗山(shan)河和(he)(he)(he)厚重(zhong)(zhong)文(wen)(wen)化。這是一(yi)次山(shan)水之旅(lv)(lv)、人(ren)文(wen)(wen)之旅(lv)(lv)、詩(shi)詞之旅(lv)(lv),是一(yi)次重(zhong)(zhong)要(yao)的(de)(de)詩(shi)詞創(chuang)作實(shi)踐。采風活動得到了(le)臨夏(xia)(xia)(xia)州委(wei)、州政府、各縣區及中華詩(shi)詞學會的(de)(de)大力支持(chi)。詩(shi)人(ren)們以全新(xin)的(de)(de)視角和(he)(he)(he)敏銳的(de)(de)詩(shi)思,將真實(shi)的(de)(de)體悟,轉化為優(you)美的(de)(de)詩(shi)章,賦予(yu)臨夏(xia)(xia)(xia)這片熱土新(xin)的(de)(de)的(de)(de)文(wen)(wen)化內涵和(he)(he)(he)人(ren)文(wen)(wen)精神。
采(cai)風詩詞作(zuo)品部(bu)(bu)分已刊發(fa),還有(you)部(bu)(bu)分仍(reng)在創(chuang)作(zuo)中,《黃河詩陣(zhen)》還將陸續刊發(fa)。
中華詩人黃河上游頌臨夏采風活動•永靖詩詞專輯(一)
乘船游劉家峽水庫
沈華維
通透新秋色(se),天藍水更(geng)藍。
風平船(chuan)自穩,浪(lang)大(da)客多顛。
千載(zai)流清渚,重圍(wei)炫彩(cai)山(shan)。
采風今有幸(xing),人似白云閑。
登炳靈寺
沈華維
僧(seng)像(xiang)依(yi)巖坐,云封壑谷深。
雙(shuang)峰親姊(zi)妹,大佛壯山林(lin)。
漸(jian)冷(leng)蟬聲寂,隨時柳自陰。
無邊秋色里,風(feng)起葉如琴。
過劉家峽黃河大橋
沈華維
三(san)天幾過大河橋(qiao),峽口風(feng)平浪不高。
過往回眸留一(yi)笑,雙峰姊妹復相招。
永靖黃洮交匯口
沈華維
夕陽散淡(dan)照丘(qiu)陵(ling),山水無(wu)聲各有(you)形。
俯(fu)瞰雙流交匯處,濁(zhuo)清兩道自分明(ming)。
別臨夏采風諸詩友
沈華維
曙(shu)色真通透,驅車過榆(yu)中。
已尋青彩釉(you),又(you)見紫花叢。
隔岸山垂碧,聽歌語醉同。
此(ci)行詩者(zhe)樂,秋氣(qi)快哉風。
(作(zuo)者簡介:中華詩詞學會(hui)副(fu)會(hui)長)
永靖游
王改正
炳(bing)靈(ling)(ling)寺外(wai)炳(bing)靈(ling)(ling)湖,臨夏(xia)山(shan)河入畫圖。
千(qian)古神禹興盛地,優游疑(yi)是在姑蘇(su)。
(作者簡介:中(zhong)華詩(shi)詞學會(hui)第(di)四屆(jie)副會(hui)長)
回寄眾詩友兩首
錢志熙
一
如雁詩群處處棲(qi),一(yi)程五縣釆葑菲。
炳靈寺(si)下還(huan)分(fen)袂,記得(de)同舟上短堤。
二
白云(yun)直下(xia)白云(yun)城(cheng),回首高岡風(feng)日清。
報(bao)與皋蘭故人道,今宵代為聽河聲。
詠政和縣博物館三趾馬化石
劉青海
周王赤驥追風(feng)去,項羽烏(wu)騅逐波窮。
借問何(he)如三趾馬,長留化石夏河(he)東。
(作者簡介(jie):北京(jing)語言大(da)學教授,中(zhong)國詩詞大(da)會(hui)命(ming)題人)
炳靈湖泛舟
李葆國
快艇(ting)激浪玉波翻(fan),白雨拋(pao)珠亂入船(chuan)。
河至湖(hu)中湖(hu)接海(hai),光(guang)隨水(shui)耀(yao)水(shui)涵天。
朝天萬笏(hu)炳靈秀,泛碧(bi)數(shu)舟瓊島連。
今日打從川上過,清歌敢領一年(nian)年(nian)。
劉家峽觀黃洮交匯處
李葆國
璃棧(zhan)探源奇象生,交和二水界分明。
主(zhu)流凝碧潔(jie)如許,小屬(shu)臨洮(tao)濁(zhuo)不菁(jing)。
人自(zi)初時(shi)盡(jin)從(cong)善,波由(you)匯處豈(qi)無(wu)情。
此(ci)間名姓元非本,投到黃河洗得清。
齊家文化博物館
李葆國
先民耕牧起何時,留得河州罐上詩。
陶土成形食有.味,摶波(bo)入缶飲無疑。
彎從好處俗隨(sui)進,線到(dao)準時史有(you)移。
傳到鑄銅(tong)猶(you)作響,齊(qi)家文化動瑤池。
(作者簡(jian)介:中(zhong)華詩詞學(xue)會(hui)常務理事、北京(jing)詩詞學(xue)會(hui)副會(hui)長)
炳靈石林
何鶴
靈巖(yan)天際看,格調一方新(xin)。
到此宜封(feng)筆,先當(dang)賞畫人。
炳靈石林大佛
何鶴
蓋頭掀起(qi)是(shi)唐朝(chao),沐(mu)雨櫛風堪寂寥。
信(xin)是(shi)當(dang)年曾有(you)待(dai),依然坐(zuo)在(zai)半山腰。
炳靈寺
何鶴
一寺孤(gu)懸風(feng)怒號,靈巖千載(zai)慣聽濤(tao)。
休言佛法神通大(da),也怕黃(huang)河水位高。
劉家峽橫渡黃河
何鶴
一葉扁舟云水間,劈(pi)風斬浪載(zai)詩仙(xian)。
大呼小叫不知老,猶向(xiang)中(zhong)流裝少年。
黃河洮河交匯處
何鶴
二水交融處,奔騰勢未休。
同流非所愿,無路可(ke)回(hui)頭。
隴西行記
何鶴
從來本(ben)性放(fang)難收,勾(gou)勒隴西宜(yi)縱眸。
濃墨重開(kai)新畫卷,激情盡付古(gu)河洲。
便知勝境期高詠(yong),為(wei)溯清源到上游(you)。
且(qie)幸詩心春浩蕩,足堪忽(hu)略鬢邊秋。
隴西一游
何鶴
一路收兼放,高標(biao)惟自(zi)知。
隨緣(yuan)尋夢處,乘興畫松時。
筆底云流轉,花間心(xin)把(ba)持。
行吟(yin)何懼遠(yuan),進退莫三思。
(作者簡(jian)介(jie):中(zhong)華詩詞學會(hui)理事、《中(zhong)華詩詞》責任編輯(ji))
登羅家洞
張克復
撥云登赤崖(ya),禮佛(fo)潘唐娃。
梵家(jia)宣絕愛,事亦美(mei)佳(jia)佳(jia)。
注:明景泰元(yuan)年(1450年),尼泊爾王(wang)子潘唐娃來(lai)到(dao)羅家洞寺禪(chan)修。羅川村女金環每日(ri)送飯,從不間(jian)斷,遂(sui)生(sheng)佛(fo)緣,閉門雙修,共同成佛(fo)。今洞內(nei)供奉著兩(liang)個相擁而坐(zuo)的雕(diao)像,內(nei)有(you)兩(liang)人(ren)真骨。
癸卯初秋與華維、改正、葆國諸詩家游炳靈寺
張克復
參(can)佛飛舟(zhou)訪炳靈(ling),平湖高岸綠鑲紅。
雙姝并秀迎吟客(ke),萬笏爭(zheng)奇朝昊穹。
座座禪林分上下,層層梵龕列西(xi)東。①
鷟兄所(suo)遇崔家(jia)女,今日可居仙窟中?②
注:①炳靈(ling)(ling)寺有上(shang)寺、下(xia)寺。 ②唐.張鷟小(xiao)說(shuo)《游仙窟》,描寫作者探訪神(shen)仙窟(唐述窟,即(ji)炳靈(ling)(ling)寺)艷(yan)遇仙女(nv)崔十娘的故事。
(中華詩(shi)詞學會第四屆副會長、中華詩(shi)詞基(ji)金會顧問(wen)、甘肅(su)省政府文(wen)史館(guan)員(yuan))
劉家峽水庫泛舟
王傳明
為謁(ye)炳靈寺,先過峽里湖。
一舟犁(li)雪浪,兩側展(zhan)云(yun)圖。
盡洗紅塵(chen)凈,全(quan)教俗念(nian)無。
碼(ma)頭登岸(an)處。回望(wang)見明珠!
(作者簡介:中華詩(shi)詞(ci)學會理(li)事(shi),甘肅(su)省詩(shi)詞(ci)學會副會長)
游炳靈寺
張平生
心(xin)系(xi)浮槎一夢牽(qian),蓮花渡(du)口水(shui)連天。
丹巖佛國炳靈秀,碧(bi)浪扁(bian)舟篷(peng)島穿(chuan)。
香霧(wu)浸陳圖隱黛,清暉漫潤柳涵煙。
晴川何(he)處尋津(jin)濟,常(chang)羨漁翁不羨仙(xian)。
炳靈寺前
張平生
嶻嵲插天攀道(dao)渺(miao),莊嚴法(fa)相己泥沾。
拈香欲解凡間(jian)事(shi),寶剎常為時代淹。
洮黃交匯
張平生
懸空璃棧(zhan)觀(guan)龍匯(hui),脊嶺(ling)斜陽(yang)披(pi)黻裳(shang)。
清濁何(he)由責涇渭,分明也許曉洮黃。
注:涇,應仄,不(bu)改。
劉家峽大壩(中華通韻)
張平生
萬古洪(hong)荒(huang)開偉卷,平湖峽映蕩舟輕。
圖強(qiang)禹甸(dian)牽龍馬(ma),凝聚長河放衛星。
期盼潤豐三隴地,扶搖摶上九霄鵬。
誰(shui)持巨手(shou)火繩引,點亮(liang)神州一盞(zhan)燈。
太極島
張平生
芳甸流波推細(xi)浪,棗(zao)林尋趣(qu)動蒹葭。
茶余散步(bu)居民樂(le),假日休閑游客夸。
風撫馬鞭搖瑞草,柳蔭圣女自凡家。
采蓮舟蕩漁(yu)歌(ge)晚,斜月(yue)交暉弄綺霞。
中川送君過紫陌逢甘雨示吉
張平生
【題記】 中(zhong)川(chuan)機場送華維、改正(zheng)、葆(bao)國諸吟長,過花海紫陌,晴空忽落甘雨,兼中(zhong)川(chuan)諸小友以湘菜款待,其(qi)情殷殷, 律以記之矣。謹祝各(ge)位吟長歸程(cheng)順(shun)遂,期(qi)待隴(long)上再相聚(ju)!
通透祥暉車駕(jia)輕,中川紫陌送(song)君行。
甘(gan)霖灑播途塵(chen)洗,銀燕升(sheng)騰瑞氣縈(ying)。
萍聚還兼湘菜好(hao),拉(la)群更喜隴風(feng)清。
微圈意寄(ji)詩儔樂,塞上同期雁陣(zhen)聲。
(作(zuo)者(zhe)簡介(jie):甘肅省詩(shi)詞學會(hui)副(fu)會(hui)長、黃河詩(shi)社社長、《黃河詩(shi)陣(zhen)》主(zhu)編)
風入松·炳靈寺
楊克勤
峭(qiao)崖虛隱窟龕寧,千載自揚名。眾神衣袂疑風動(dong),祥云下、栩(xu)栩(xu)如生。高坐蓮臺無語,靜(jing)觀世事(shi)紛爭。
信徒階上(shang)最(zui)虔誠,朝佛舉心燈。境空頓悟山(shan)門里,浮屠側、何必喧聲。讀易細研松露,賦(fu)詩相(xiang)聚蘭亭。
鷓鴣天·水庫飛舟
楊克勤
白浪翻飛濺玉珠,身(shen)隨快艇躍(yue)澄湖。山呈萬(wan)笏(hu)朝(chao)天闕,岸列千帆展(zhan)畫圖。
輕毀譽,笑榮枯(ku),和風伴我意何舒。舟中但解凡塵事(shi),便向林泉筑草廬。
謝池春·太極島
楊克勤
浴出煙波,欣見(jian)渚(zhu)間疏朗(lang)。拂蒹葭鶩飛(fei)三兩。晚(wan)舟橫(heng)棹,把紅霞(xia)輕網,對滄海頓(dun)生遐想。
微(wei)塵一(yi)粒,閱盡乾坤消長。聆天籟(lai)與誰同享?個中情味(wei),卻殊于凡響,令騷人夢中撫掌。
沁園春·劉家峽水電站
楊克勤
奔涌長(chang)河,峭聳群山,瀉銀鑄(zhu)銅。指綿(mian)延幽谷(gu),遙連碧(bi)水(shui);巍(wei)峨堅壩,力(li)鎖(suo)黃(huang)龍。閘落(luo)千鈞,波涵萬(wan)頃,掣電挾雷氣韻雄(xiong)。民生事,勝當年大(da)禹,一(yi)世奇功。
曾經歲月(yue)朦朧(long)。有(you)不屈精魂(hun)志向同。面詭奇天(tian)象(xiang),腔中血熱;零(ling)星(xing)圖紙,掌上神通。桴鼓頻催(cui),足音共振,孕育(yu)豪情化彩虹。流云里,引舟車無數,到(dao)此尋蹤。
望海潮·泄洪遐想
楊克勤
群(qun)山雄峙,銀波噴(pen)練,飛(fei)來撼地(di)濤聲。煙靄漫空,霜(shuang)花撲面(mian),猶觀萬馬奔騰。虹彩耀長鯨。縱身任吞吐,迷了(le)龍睛。勢(shi)遏錢塘,景追壺(hu)口(kou),夢(meng)魂(hun)縈(ying)。
蜿蜒一徑無(wu)名。見幽篁引(yin)月,勁柳梳亭。田野(ye)漾(yang)金,陂塘蘊碧,嬉(xi)歸浣女歌輕。心語(yu)報陰晴。喧鬧農家(jia)院,時有高朋。世外(wai)桃(tao)源可覓,移步敘(xu)閑庭。
(作者(zhe)簡介(jie):甘肅省(sheng)詩(shi)詞學(xue)會(hui)秘書長)
永靖劉家峽水庫
張云文
黃河有澤劉(liu)家(jia)峽,大壩平湖紫(zi)電生。
萬頃琉璃(li)風(feng)易碎,丹霞赤岸接名城(cheng)。
謁炳靈寺
張云文
汽艇臨丹(dan)岸(an),平湖十萬(wan)峰。
云巖浮寶(bao)像,古道寄遐(xia)蹤。
觀黃河文化博物館
張云文
九曲西來此,黃流(liu)幻電流(liu)。
精神(shen)承(cheng)大禹,福(fu)澤付千秋。
雙龍匯流感吟
張云文
瞰臨(lin)永(yong)靖并流水,碧(bi)浪金波本色爭。
涇渭(wei)清渾人盡(jin)曉,黃洮匯(hui)處更分明(ming)。
太極島
張云文
峽水回環(huan)處,相形太極生。
花(hua)紅楊柳翠,百鳥(niao)葦(wei)叢鳴(ming)。
(作者簡介:中(zhong)華詩詞(ci)學會(hui)會(hui)員、蘭州詩詞(ci)學會(hui)副會(hui)長兼秘書(shu)長)
詠絲路文化四首
石松
一
漢代開絲路,曾將陸海連。
張班留勝跡,史(shi)事溯奇緣。
舟楫(ji)謀(mou)交利,車駝(tuo)證逝川。
繁榮(rong)惟(wei)貿易,共辟舜堯(yao)天。
注:張班,即張騫、班超。車駝,車輛、駝隊。
之二
絲(si)路長安起,通和(he)異域(yu)連。
茶瓷曾易(yi)貨,友誼總成緣。
帆鼓東夷海,鈴驚北漠川(chuan)。
關山(shan)斜日落(luo),有道不求天。
之三
絲路經臨夏(xia),通衢萬(wan)里連。
磚雕(diao)聯友(you)誼(yi),木刻(ke)系因緣。
彩繪名于世,花(hua)兒唱在川。
羊(yang)群(qun)云朵(duo)似,難辨地和天。
之四
初聞茶馬市,絲路緊相連。
車(che)隊榮商賈(jia),鄉人樂地緣。
水(shui)香冰雪(xue)域,利取米糧川。
山色無窮碧,神(shen)怡塞外天。
詠黃河文化四首
石松
之一
一水知恒(heng)久,奔(ben)騰萬里長。
輝(hui)煌承(cheng)歷(li)史,浩瀚毓農桑。
燦(can)爛文明(ming)顯,綿聯粟米藏。
代(dai)祈河(he)洛出(chu),百姓(xing)兆安(an)祥。
之二
劉家山峽水,氣勢若虹長(chang)。
怒吼驚天(tian)地(di),低吟秀梓桑。
壩前龍虎動,浪底蟹蝦藏。
萬代榮基業,云蒸紫氣祥(xiang)。
之三
九曲經臨夏,風(feng)云萬(wan)古長。
峽幽多積石,水謐盡(jin)柔(rou)桑。
寶氣千山聚,牛羊一域藏。
露生(sheng)蒼翠滴(di),龍脈致熙祥。
之四
安(an)平(ping)祈永(yong)靖,忠義(yi)地天長。
位(wei)顯蓮花堡,功成帝(di)女桑。
塬高(gao)無(wu)樹覆(fu),季(ji)旱有龍(long)藏。
足礦銅銀錳,坤靈以(yi)兆祥。
注(zhu):帝女(nv)桑,神(shen)話傳說中(zhong)的桑樹,以赤帝女(nv)居此(ci)桑而升(sheng)天,故名;足礦銅銀錳(meng),臨夏礦產資源豐富,有(you)金、銀、銅、錳(meng)等十(shi)幾種稀有(you)金屬(shu)及(ji)巖(yan)石。
(作者(zhe)簡介:甘肅(su)省詩詞(ci)學會(hui)(hui)理事、慶陽市(shi)詩詞(ci)學會(hui)(hui)副會(hui)(hui)長、鎮原詩詞(ci)學會(hui)(hui)會(hui)(hui)長)
臨夏永靖行吟四首
劉家峽水電站感想
魚樹雄
疑是瑤(yao)池(chi)墜旮旯,高湖明(ming)鑒映丹霞。
快舟(zhou)如箭穿云(yun)際,新政凌(ling)風激浪花。
我賞炳靈聆佛趣,民欣水電耀中華。
田間(jian)灌(guan)溉生成果,浩蕩(dang)秋(qiu)情入萬家。
從蓮花碼頭渡炳靈寺有思
魚樹雄
巖腰佛像耀中華,眼望黃河億萬家。
九曲狂流歸大海,一眸(mou)生計(ji)仰(yang)紅霞,
釋(shi)門總勸仁(ren)慈好,儒教猶將(jiang)孝義夸。
古渡蓮花人過往(wang),求(qiu)經問道夢常(chang)嗟。
觀地質公園思黃河文化
魚樹雄
巖層次第水(shui)滔滔,化石(shi)堆中逐浪高。
上古(gu)生靈(ling)何絕滅,當(dang)今思(si)考嘆(tan)逍遙。
心由萬象朦朧掩,景自千家憧(chong)憬囂(xiao)。
造物嶙峋皆過(guo)眼,浮云不解史前饕。
炳靈湖環太極島遐想
魚樹雄
萬笏朝天景入眸,炳靈佛(fo)影(ying)望中收。
聲喧絡繹(yi)迎游客,心凈尋思解亂愁。
交匯黃洮分涇渭,勾欄屏(ping)障競(jing)春秋(qiu)。
陰(yin)陽太極裁詩眼,終是清平最自由(you)。
(作者簡介:甘肅省詩(shi)詞(ci)學(xue)(xue)會理事,隴(long)南市詩(shi)詞(ci)學(xue)(xue)會副會長(chang),西和縣詩(shi)詞(ci)學(xue)(xue)會會長(chang)。)
游劉家峽賞姊妹峰
旦丹
戲浪平湖(hu)上,飛舟逸韻揚。
雙姝(shu)爭俏秀,入畫勝漓江。
題炳靈寺
旦丹
萬(wan)佛宏大(da)道,一水繞靈峽。
攬勝(sheng)循(xun)仙跡,禪風入境佳。
暮游太極島
旦丹
過眼皆為秀,凌風愜意長。
蒹(jian)葭(jia)添野趣,柳浪送斜陽。
初秋大樺梁雨中望太子山
旦丹
風輕秋(qiu)意爽,雨韻漫人間。
隱見深幽處(chu),情縈太子山。
(作(zuo)者簡(jian)介:旦丹(dan),蘭州詩詞(ci)學會理事)
炳靈寺
程秀劍(甘肅臨夏)
古寺黃(huang)河岸上(shang)懸,西秦題(ti)記(ji)說參(can)禪(chan)。
風餐(can)蘚蝕(shi)滄桑后,依舊(jiu)高人(ren)效(xiao)樂天。
注:炳(bing)靈石窟有最早的西(xi)秦題記。據(ju)《退思(si)堂詩(shi)集》后記,隴上(shang)著名詩(shi)人、臨夏州(zhou)第一任副(fu)州(zhou)長(chang)張質生先生曾選析詩(shi)集存(cun)于炳(bing)靈寺。
- 2023-08-19快樂、舒心、安全游!甘青大環線旅游景區聯盟發布品質服務公約
- 2023-08-19蘭州文旅有多火?7月接待游客1200多萬人次 比2019年同期增長31%
- 2023-08-12嘉園還要文心養——廣河縣大夏公園楹聯創作審定記
- 2023-07-31甘肅技能大師工作室:洮硯藝人巧借敦煌元素塑千年品牌文化
西(xi)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