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敦煌遇見紹興》分集概要
原標題:【視界】《敦(dun)煌遇見紹興》分集概要
敦煌(huang)和(he)紹興作為中國的兩座(zuo)歷史文化名城,世人(ren)皆知(zhi),但極少有(you)人(ren)了(le)解這兩座(zuo)城市之間(jian)的歷史淵源和(he)彼此關系。
4集紀(ji)錄(lu)片《敦(dun)煌遇見紹興》分別從敦(dun)煌、紹興的(de)石(shi)窟文(wen)(wen)化、書法文(wen)(wen)化、詩詞文(wen)(wen)化及文(wen)(wen)化傳承(cheng)四大板塊入手(shou),以數千年中國文(wen)(wen)化史(shi)為軸線,以絲綢之路為紐帶(dai),深(shen)入挖掘(jue)兩座城市(shi)深(shen)厚(hou)的(de)歷史(shi)淵源和文(wen)(wen)化內涵,用奇妙(miao)的(de)歷史(shi)交集和古今人物(wu)互動,喚醒城市(shi)文(wen)(wen)化記憶。
第一集《絲路雙生》
敦煌與(yu)紹興淵源深厚。
敦煌莫高(gao)窟(ku)是(shi)石窟(ku)藝術從西域向中(zhong)(zhong)(zhong)原、南方傳播的(de)重要(yao)節點,而紹興新昌有中(zhong)(zhong)(zhong)國南方僅存的(de)南朝(chao)(chao)大(da)佛。“褒衣(yi)博帶、秀骨(gu)清(qing)像”的(de)中(zhong)(zhong)(zhong)國式審美的(de)源(yuan)頭(tou),正是(shi)來自南朝(chao)(chao)。
14世紀后,絲(si)綢之路漸趨(qu)衰落,莫高(gao)窟(ku)停止(zhi)開窟(ku)。
16世紀后,融匯儒釋(shi)道(dao)精髓(sui)的“陽明心(xin)學”從會稽山破繭而出(chu),成為復興(xing)中華文明的新生力(li)量。
第二(er)集《書法(fa)雙(shuang)圣》
草圣張芝生于敦(dun)煌,書圣王羲(xi)之(zhi)成名于紹興(xing)。而王羲(xi)之(zhi)一生心慕手(shou)追的偶像,恰是(shi)張芝。
張芝臨(lin)池學書,池水(shui)盡墨。終于練成連綿跌宕(dang)的(de)“一筆草書”。草書的(de)誕生,讓中國漢字書寫變(bian)成了(le)一門(men)獨立的(de)抽象藝(yi)術——書法。
被稱為“天下(xia)第(di)一行書”的王羲之(zhi)《蘭(lan)亭序》,是中國(guo)書法的里(li)程碑,其(qi)藝術高度至今無與倫比(bi)。
從王(wang)(wang)羲之遙贊張芝,到敦煌(huang)唐代經生追捧“二王(wang)(wang)”,敦煌(huang)和紹興的這場千年(nian)書法對話,猶如南(nan)北兩城的一次(ci)熱烈而持久的精神擁抱。南(nan)北書風兼容互動,共同(tong)鑄就了中國(guo)書法的黃金時代。
第三(san)集(ji)《山水(shui)之遠》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中(zhong)(zhong)國山水(shui)畫(hua)源起(qi)于(yu)東(dong)晉顧(gu)愷之(zhi),但魏晉至唐的山水(shui)畫(hua)真跡(ji)鮮存(cun)于(yu)世。敦煌莫高窟(ku)大量的晉唐山水(shui)畫(hua),填補了(le)中(zhong)(zhong)國美(mei)術史的空白。
中國山水詩(shi)的鼻(bi)祖是(shi)東晉會(hui)稽人謝(xie)靈(ling)運。《全唐詩(shi)》中有(you)451位詩(shi)人在會(hui)稽一帶留下1505首詩(shi)作。吟(yin)出一條“浙東唐詩(shi)之路”。
巧(qiao)合的是,在天姥山(shan)上縱情山(shan)水的大(da)詩(shi)人,同時也是唐代邊(bian)塞(sai)(sai)詩(shi)的主力軍。《全唐詩(shi)》收(shou)錄邊(bian)塞(sai)(sai)詩(shi)兩(liang)千多(duo)首,幾乎撐(cheng)起了唐詩(shi)的半壁江山(shan),敦煌陽(yang)關和玉(yu)門關成為(wei)頻(pin)頻(pin)出現的關鍵詞。
第(di)四(si)集《何為故鄉》
藏經洞中(zhong)署名(ming)“山陰文(wen)(wen)人張(zhang)俅”的(de)文(wen)(wen)書面(mian)世,讓一(yi)位晚(wan)唐(tang)歸義軍時期在敦煌任職的(de)紹興(xing)文(wen)(wen)士張(zhang)俅浮出水(shui)面(mian)。直到88歲時,他還在敦煌開壇講學,守護著中(zhong)華(hua)文(wen)(wen)化的(de)根脈。
會稽(ji)文人守護敦煌文脈的故事一(yi)直(zhi)延續(xu)到當代。
先(xian)秦隸屬會稽(ji)郡(jun)的(de)(de)杭州(zhou),是敦煌研究(jiu)院(yuan)首任院(yuan)長常書鴻和第三任院(yuan)長樊錦詩的(de)(de)故鄉。他們(men)身上融合了百折不撓的(de)(de)越人精神(shen)。
何為故鄉?
“敦煌的女(nv)兒”樊錦(jin)詩說:“我心歸處是敦煌。”
“敦(dun)煌守護(hu)神(shen)”常書鴻說:“如果真的有(you)來世,我將還是常書鴻,還要去敦(dun)煌。”
- 2024-10-21黃軒、王雷領銜主演《上甘嶺》熱播
- 2024-10-10甘肅隴劇《大河東流》將在北京上演
- 2024-10-10多重敘事視角下的生命共同體
- 2024-10-0945年來首次室外演出 《絲路花雨》在西安連演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