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隴畫報·155期】隴南張壩古村:黃墻黛瓦氤氳千年 入眼皆是青山綠水

久(jiu)居高樓里(li),復(fu)得(de)返自然。
隴(long)南這片土地上散(san)布著眾多古老村(cun)(cun)落(luo)。這些被大自然環抱的(de)村(cun)(cun)落(luo),至(zhi)今仍然保留著昔日的(de)淳樸和靜(jing)謐,亦是(shi)千(qian)百年來(lai)人與自然融洽(qia)相處的(de)遙遠記(ji)憶(yi)。
張壩(ba)古村(cun)亦是其一。

背靠(kao)秦嶺(ling),張(zhang)壩境內(nei)溝壑(he)縱(zong)橫(heng),河谷通達,氣候溫潤(run),林(lin)密草盛。獨(du)特(te)的村落(luo)空間(jian)形態里,既有(you)離散山地村落(luo),也有(you)集聚平原村落(luo)。
古村周(zhou)圍山形起伏背山面水,坐西朝東于山腰處(chu)沿等高線縱向布置,整體布局由(you)溝谷分為南北(bei)兩段。
穿斗式建筑(zhu)風格的青瓦房依山傍(bang)水(shui),負陰抱陽,這種(zhong)結(jie)構的最大優點(dian)就是“墻倒屋不塌”。

張壩古村是甘肅省(sheng)保留最(zui)具有完(wan)整形態的古村落之一。
悠遠歷史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姜維北伐觀岷山定琵琶,古村后有一石頭寨,羌族人遺留的(de)石刻靜靜訴說著千百年來(lai)的(de)故事。

黃(huang)墻黛瓦氤(yin)氳(yun)千年,這(zhe)里(li)保留(liu)了(le)傳統的農耕生(sheng)活(huo),充滿著濃郁的田園氣息,猶如世外桃源。
古(gu)老的觀音廟、古(gu)廊(lang)橋(qiao)、鐵匠鋪(pu)、民俗館……依舊生活在這里(li)的28戶居民持續守望著鄉愁。
古村深巷中(zhong),潺(chan)潺(chan)溪流延伸向無盡的遠方,置身(shen)其中(zhong)入眼皆是(shi)青山(shan)綠水。

張(zhang)壩村(cun)民居(ju)是典型的(de)隴(long)南木架子房原(yuan)型,四合院(yuan)建(jian)筑(zhu)結構多(duo)依山而(er)建(jian),既擁有北方建(jian)筑(zhu)的(de)恢宏高大又(you)融合了江南民宅的(de)精雕細琢。
房(fang)(fang)屋為(wei)上下兩層,正房(fang)(fang)三到五間,廂房(fang)(fang)、廚房(fang)(fang)、雜物(wu)房(fang)(fang)各具功(gong)用。
中間院子的兩(liang)邊是臺階(jie),房基就地取材,房上一色的青瓦也是當地的小磚窯燒制,讓整個村落散發著素(su)樸(pu)之美(mei)。

張壩(ba)古村(cun)如今已被打造成傳統民居的“泛博物(wu)館”概(gai)念保護傳統村(cun)落,復原整體風貌激活了古村(cun)落經濟(ji)活力。
現存的(de)古民居中融入了豐富多(duo)元(yuan)的(de)隴南鄉(xiang)土建筑文(wen)化(hua)、民俗文(wen)化(hua)、非(fei)遺(yi)文(wen)化(hua)等地(di)域文(wen)化(hua)元(yuan)素,方(fang)寸(cun)之間盡(jin)顯傳統文(wen)化(hua)之厚(hou)重。

得(de)益于完整活態地保護(hu)、開發和利用,如(ru)今的張壩(ba)古村(cun)成為(wei)一個望得(de)見(jian)鄉愁(chou)、留得(de)住故事、承載(zai)著(zhu)文(wen)化的地方。
鄉(xiang)村(cun)振(zhen)興中,古村(cun)正煥(huan)發出無(wu)限(xian)的生(sheng)機和新韻(yun)。
本期小隴就(jiu)為大家介紹(shao)到這里啦,關注(zhu)《小隴畫報》,了(le)解(jie)更多甘肅美景、人文歷史(shi)、獨(du)特(te)民俗(su),咱們(men)下期再見。
本期小隴畫報(bao) 沈文剛 隴南(nan)市宣傳(chuan)部供(gong)圖
- 2022-09-13【“飛閱”中國】甘肅民樂:風吹麥浪喜豐收
- 2022-09-09【隴拍客】張掖甘州:祁連山下忙豐收
- 2022-09-07【飛閱甘肅】蘭州榆中:秋日畫卷如詩舒展 大地色塊寫意山鄉
- 2022-09-01【小隴畫報·154期】臨夏東鄉布楞溝:村美民富產業旺 幸福生活展新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