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悠長 花雨繽紛——長演四十余年,舞劇《絲路花雨》歷久彌新
原(yuan)標題:【暢享絲路 遇見敦(dun)(dun)煌(huang)——第六屆(jie)絲綢之路(敦(dun)(dun)煌(huang))國際(ji)文化博覽會】
絲路悠長 花雨繽紛
——長(chang)演四十余年,舞劇《絲路花雨》歷(li)久彌新(xin)
新甘(gan)肅·甘(gan)肅日報(bao)記者 吳涵
8月12日,泉城濟南,舞(wu)劇(ju)《絲路花雨》在山東省會大劇(ju)院成功上(shang)演,偌大的劇(ju)院座無虛席(xi)。大幕輕(qing)啟,觀(guan)眾的目光(guang)都被華麗的舞(wu)臺(tai)和優美的舞(wu)姿所(suo)吸(xi)引(yin)……演出(chu)結束(shu)后(hou),臺(tai)下的觀(guan)眾掌聲(sheng)雷動,甘肅演藝集團演出(chu)經營部(bu)部(bu)長周(zhou)文帥說:“濟南的觀(guan)眾太熱(re)情(qing)了,演出(chu)結束(shu)后(hou),掌聲(sheng)經久不息(xi),演職人員在臺(tai)上(shang)謝了3次(ci)幕。”
濟南(nan)市(shi)民王娟在看完(wan)演出后說:“我是一名教師,在看完(wan)《絲(si)路(lu)花(hua)雨》后,我決定以后多在課堂(tang)上給(gei)學(xue)生(sheng)們講(jiang)述(shu)絲(si)綢(chou)之路(lu)的(de)(de)歷史,希望我的(de)(de)學(xue)生(sheng)們能記(ji)住在祖國的(de)(de)西(xi)北,有一個美麗的(de)(de)地(di)方叫敦煌。”
伸頸(jing)、含頸(jing)、擰(ning)腰、出胯、勾腳(jiao)……新(xin)穎的(de)(de)舞(wu)姿賦予了敦(dun)(dun)煌舞(wu)獨有的(de)(de)魅力(li),也(ye)讓世人知道(dao)了這部源于敦(dun)(dun)煌的(de)(de)舞(wu)劇——《絲路(lu)花雨》。
《絲路花雨》作(zuo)為中國著(zhu)名的民(min)族(zu)舞劇,在(zai)國內外引起了(le)巨大的轟動,享(xiang)有“中國民(min)族(zu)舞劇之(zhi)最”“中國民(min)族(zu)舞劇里程碑”“東方的天鵝(e)湖”等(deng)美譽。
曼妙靈動的反彈琵琶、大氣(qi)沉穩(wen)的千手(shou)觀音、仙氣(qi)飄飄的霓裳羽衣(yi)……凝固在墻壁上的舞蹈被演職人員賦予了新(xin)的生命。心應(ying)弦,手(shou)應(ying)鼓,弦鼓聲聲,回雪(xue)轉蓬。精(jing)妙絕倫的舞姿和別(bie)出心裁(cai)的創意(yi)贏得了臺(tai)下潮水般的掌聲。
《絲路花雨》博采眾長,集中國(guo)霓裳羽(yu)衣舞(wu)(wu)、敦煌舞(wu)(wu)、土耳其舞(wu)(wu)、黑巾舞(wu)(wu)、波斯馬(ma)鈴(ling)舞(wu)(wu)、新疆舞(wu)(wu)等各(ge)種(zhong)舞(wu)(wu)蹈藝(yi)術形式于一身,為(wei)觀眾呈現了一臺(tai)舞(wu)(wu)種(zhong)類型多(duo)樣、舞(wu)(wu)蹈造型新穎的大型舞(wu)(wu)劇。
作(zuo)為(wei)敦煌舞(wu)的(de)開山之(zhi)(zhi)作(zuo),《絲(si)路花雨》以唐朝盛世為(wei)歷史背景,以絲(si)綢之(zhi)(zhi)路和(he)敦煌壁畫為(wei)創作(zuo)主線,講述了在(zai)古絲(si)綢之(zhi)(zhi)路上善良(liang)淳樸的(de)神(shen)筆張、英娘(niang)父女為(wei)救助外(wai)國商(shang)人,所發生的(de)患難與共的(de)感人故(gu)事。
20世紀70年代,甘(gan)肅省(sheng)歌舞劇院的(de)編導(dao)們懷揣著(zhu)對藝(yi)術的(de)追求和對敦煌(huang)(huang)文化的(de)敬仰,七進敦煌(huang)(huang),從莫高窟2000多尊彩塑(su)和4萬多平方米的(de)壁畫中尋找靈感,發現(xian)了(le)敦煌(huang)(huang)舞特(te)有的(de)S形曲線運動規(gui)律(lv),把瑰麗多彩的(de)敦煌(huang)(huang)壁畫搬上了(le)舞臺,并最終創排(pai)出民族(zu)舞劇《絲路花雨》。
停留在壁畫(hua)上(shang)的人(ren)物、場景穿越(yue)千年被搬上(shang)了(le)現代舞臺,人(ren)們從舞臺上(shang)聽到了(le)寫(xie)在千年時光里的詩,越(yue)來越(yue)多的人(ren)通過《絲路(lu)花(hua)雨(yu)》認識(shi)了(le)敦煌(huang)、認識(shi)了(le)甘肅。
黃(huang)沙漫漫,難掩絲路古道的(de)聲聲駝鈴(ling)。時(shi)至今日(ri),《絲路花雨》已經走過了(le)四十四年的(de)光陰,演職人員換了(le)一(yi)(yi)代(dai)又一(yi)(yi)代(dai)。但是無(wu)數創作者(zhe)、表演者(zhe)、觀賞者(zhe)和(he)研究者(zhe)對它的(de)情感和(he)思(si)考(kao)從(cong)未止步。
演出四十四年來,這棵生命之樹依然常青。時代在(zai)進(jin)步(bu),藝術在(zai)發展,觀眾的審(shen)美需求也(ye)在(zai)不斷提升。四十多年來,《絲路花雨》在(zai)首次(ci)創排后也(ye)迎來了(le)兩次(ci)大的創新——
第(di)一次是(shi)2008年,《絲路花雨(yu)》為(wei)北(bei)京奧運獻禮進行了創新,經典橋段從英娘獨(du)舞變成了英娘與神筆張(zhang)父女(nv)的雙人(ren)舞。其他舞段也在不斷打磨提(ti)升(sheng),融(rong)入(ru)了更多(duo)富(fu)有觀賞(shang)性的舞蹈和令人(ren)難(nan)忘的劇情。
第二次是在2016年,古(gu)老(lao)的敦(dun)煌(huang)迎來(lai)了首屆絲(si)綢(chou)之(zhi)路(lu)(lu)(敦(dun)煌(huang))國際文化(hua)博(bo)覽會,舞劇《絲(si)路(lu)(lu)花雨》也為這次文化(hua)博(bo)覽會進行了再度(du)創新(xin)。演員(yuan)的服(fu)裝、道具(ju)、造型都(dou)有了新(xin)的改(gai)變和(he)提升。投影技術(shu)、大屏技術(shu)等現代化(hua)數字技術(shu)在舞臺上得到(dao)了大幅運用,從(cong)(cong)劇情到(dao)故事背景(jing),觀眾從(cong)(cong)方方面面都(dou)感受到(dao)了絲(si)綢(chou)古(gu)道的輝煌(huang),享受了一場視聽(ting)盛宴(yan)。
四十多年間,《絲(si)路(lu)花(hua)雨(yu)》走遍了(le)祖(zu)國的大(da)(da)江南北,為國人帶去了(le)敦煌文化。它還作(zuo)為中國文化的使者,先后赴美國、日本、澳(ao)大(da)(da)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演出400多場;僅(jin)2018年-2020年,《絲(si)路(lu)花(hua)雨(yu)》團(tuan)隊就(jiu)出訪了(le)25個國家進行演出。
如(ru)今(jin),甘肅演藝(yi)集團積極開發(fa)數字產品,拓展線上文化(hua)交(jiao)流載體(ti)。利用新媒體(ti)平臺搭建“云劇(ju)場(chang)”,深入挖(wa)掘“云演出”。2022年夏(xia)天,《絲路花雨》進(jin)行了云端全球首播,共吸引超20萬人在線觀看。
洗盡鉛華始見金。細數它的履歷,從1977年(nian)開始創(chuang)(chuang)作,到1979年(nian)首次公演,再到2008年(nian)、2016年(nian)兩次大(da)的創(chuang)(chuang)新,《絲路花雨》始終不忘初心(xin),才創(chuang)(chuang)造了(le)如今(jin)(jin)的榮耀,成為中(zhong)國(guo)唯一一部(bu)至今(jin)(jin)仍在(zai)世界各地常演常新的經典劇目。
在古(gu)老(lao)的壁畫中(zhong)誕生,在現代的舞(wu)臺上常青。一場(chang)《絲路(lu)花雨》,一場(chang)跨(kua)越千年的藝術,讓(rang)人(ren)們記住了(le)甘肅(su),并在全國掀起了(le)“敦煌(huang)熱”,在世(shi)界刮起了(le)“中(zhong)國風(feng)”,這(zhe)部民族舞(wu)劇也在四十(shi)多年的演繹中(zhong)不(bu)斷成長,歷久彌新……
- 2023-08-15大型秦腔現代戲《官泉人家》在張家川縣上演
- 2023-08-15甘肅省歌劇院交響樂《黃河·綠洲》斬獲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優秀作品獎
- 2023-08-11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亮相上海
- 2023-08-11第十二屆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節8月16日啟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