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法耀隴原丨南梁革命紀念館里的法治印記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程健 宋芳科
8月(yue)19日下午,由中(zhong)央(yang)網(wang)信辦、司法(fa)部指導(dao),甘(gan)肅省委(wei)網(wang)信辦等12家單位主(zhu)辦,中(zhong)國甘(gan)肅網(wang)承辦的“e法(fa)耀隴原”全(quan)國網(wang)絡普法(fa)行(xing)甘(gan)肅站主(zhu)題采訪(fang)活動,在慶(qing)陽市華池縣正式拉(la)開序幕。
來自中央重點(dian)新(xin)聞(wen)網站、商業(ye)媒(mei)體平(ping)臺及甘肅省內(nei)新(xin)聞(wen)網站的30余名媒(mei)體記(ji)者走進南梁(liang)革命紀念館(guan),探尋這片紅色土地上(shang)法治精神(shen)的萌芽與(yu)發展(zhan)。

南梁革命(ming)紀念館(guan),坐(zuo)落于陜(shan)甘寧三省交界的(de)華池縣,這里(li)不僅是中(zhong)國革命(ming)歷史的(de)重要見證(zheng)地,更是紅色法治精(jing)神的(de)發源地之一。
步入(ru)紀念館(guan),圓形穹頂中央的黨徽熠熠生(sheng)輝,23枚小紅星象征著(zhu)陜甘革命根據地建立的23個蘇維埃縣級政權,仿佛在(zai)訴說著(zhu)那段烽(feng)火連天的歲月。
據(ju)了解,二十(shi)世(shi)紀初期,因列(lie)強入侵、軍閥(fa)混戰,陜甘地區的(de)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huo)(huo)熱之中。正(zheng)是(shi)在這樣的(de)背景(jing)下,革命(ming)的(de)火(huo)(huo)種悄然生根發芽,最終燃遍了整個陜甘大地。
一張(zhang)張(zhang)歷(li)史照(zhao)片(pian)和一件(jian)件(jian)珍貴文(wen)物,記錄(lu)了革命(ming)先(xian)輩(bei)們在極端困難條(tiao)件(jian)下,如何逐步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并嘗試進行法治建設的(de)艱辛歷(li)程(cheng)。

1934年,陜甘邊區(qu)蘇維埃政(zheng)府(fu)在(zai)南(nan)梁(liang)成立,標志(zhi)著(zhu)這(zhe)片(pian)紅(hong)色土地(di)上有了(le)正式的(de)政(zheng)權機構。政(zheng)府(fu)成立后,迅速制定(ding)了(le)土地(di)、經濟、軍事(shi)、文化等方面的(de)十大政(zheng)策(ce),其(qi)中不(bu)乏(fa)對法治建設的(de)初步嘗試(shi)。
“邊(bian)區當時就明(ming)確(que)規定(ding)了(le)貪污10塊大(da)洋就要槍斃的(de)嚴厲措施,這(zhe)(zhe)體現(xian)了(le)革(ge)命(ming)政權對(dui)腐敗的(de)零容忍態(tai)度。”據介紹,這(zhe)(zhe)一規定(ding),不僅是對(dui)黨員干部的(de)約束(shu),更(geng)是對(dui)法治精(jing)神的(de)初(chu)步踐行(xing),為后(hou)來(lai)的(de)法治建設奠定(ding)了(le)堅實基礎(chu)。
在這里,法治精神與(yu)群眾路線(xian)緊密結合(he),形成了獨特(te)的(de)紅色法治文化(hua)。
“參觀紀念館,不僅對那一段歷史(shi)有了(le)更為深刻(ke)的認識,更驚喜(xi)的是,看(kan)到了(le)‘馬錫五審判方式’的來源。”中國法院網(wang)記者(zhe)魏悅難(nan)掩激動。

站在(zai)“馬(ma)錫(xi)五(wu)審判方式(shi)”展板前,魏(wei)悅輕撫那些黑(hei)白照片,仿佛(fo)(fo)觸摸到1943年隴東大地的(de)風(feng)煙。她說:“非(fei)常榮(rong)幸來到慶陽(yang)這片紅(hong)色熱(re)土(tu),走進這里,仿佛(fo)(fo)能感(gan)受到馬(ma)錫(xi)五(wu)把國徽背在(zai)背上、把法(fa)庭設在(zai)炕頭、把公平正義寫進老百姓心(xin)坎里的(de)畫(hua)面(mian)。”
回望歷(li)史,馬(ma)錫五審(shen)理“劉(liu)巧兒”婚(hun)姻案時,為弄清真(zhen)相,曾(ceng)徒(tu)步120里山路,走訪28戶鄉親。
“那一刻,我(wo)突然明白,紅色法治不僅是法條與程序,更是‘腳(jiao)上沾(zhan)有(you)多少泥土(tu),心中就積淀(dian)多少真情’的厚(hou)度。”魏悅如是說。
而今,在隴原(yuan)大地,“馬錫五審判方式巡回法庭”的流(liu)動審判車,已然把國徽(hui)帶到了田間地頭、帶到草原(yuan)牧場。

放眼(yan)今天的甘肅(su),紅色基因在一代代法(fa)院人手中接力,從(cong)“馬背(bei)法(fa)庭(ting)”到“車載(zai)法(fa)庭(ting)”,從(cong)“炕頭調解”到“云上審(shen)判(pan)”,變的是(shi)形式,不變的是(shi)那顆把人民放在最高位(wei)置的心。
“我們一定要好(hao)好(hao)把(ba)革命老區(qu)精神傳承下(xia)去(qu)——讓它(ta)在每一次(ci)耐(nai)心的(de)調解里、在每一份(fen)溫暖的(de)判(pan)決中、在每一位法官走(zou)向群眾的(de)腳步里,生生不(bu)息(xi)、薪火(huo)相(xiang)傳。”
大家紛紛表(biao)示,要(yao)將南梁(liang)精神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轉化為推動網絡法治建(jian)設(she)的強(qiang)大動力,為構建(jian)清朗網絡空(kong)間貢獻自己的力量(liang)。

- 2025-08-19共青團蘭州市委聯合蘭州大學開展災后兒童關愛行動
- 2025-08-19e法耀隴原丨紅色司法光耀隴原 甘肅省“八五”網絡普法成效顯著
- 2025-08-19隴拍客丨民樂:水庫生態景美如畫
- 2025-08-19感恩有你!榆中數萬干部群眾深情送別救援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