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国产成人无码A片V99,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视频,毛阿敏性做爰A片免费看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省內游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華文明的瑰麗霞光(圖)

20-05-14 10:34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劉姍

  本網記者 張振國

  中國內地最早的石窟究竟在哪里?赫赫有名的涼州造像又是怎樣的尊容?兩個初來乍到的北涼菩薩,為什么和內地的菩薩形象大不相同?從印度到龜茲,從龜茲再到涼州。涼州造像又如何影響了全國的石窟營造?石窟鼻祖,巍然端坐,莊嚴的目光默默承載著涼州1600年風雨。

  天梯山石窟,又稱涼州石窟,位于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天梯山南麓,始鑿于北涼沮渠蒙遜時期,現存18窟,以13號大佛窟為中心,分上、中、下三層布局。其中,北涼洞窟以1、4、18窟為代表,為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覆斗頂,中心柱分4層,下層為方形基座,上三層逐層收分直通窟頂,且四面均開龕造像,是中國內地較早的中心柱窟。北涼時期的佛教壁畫的人物采用凹凸法暈染,衣紋線條采用傳統的線描技法,著色以平涂為主,是中西藝術交流融合的產物。天梯山石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涼州模式”的典型代表,被譽為中國“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第1、4、18窟發現的北涼時期菩薩壁畫像,說明了天梯山石窟確為北涼沮渠蒙遜所開鑿的涼州石窟,進一步證實了涼州石窟和印度、西域以及其它有關早期石窟一脈相承,對研究我國早期石窟的源流和淵源關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986年,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提出,自沮渠蒙遜在涼州南山開窟造像始,在我國新疆以東地區逐漸形成了現存最早的佛教石窟模式——涼州模式,這一模式是以天梯山石窟為代表,包括張掖金塔寺、酒泉文殊山、玉門昌馬等石窟在內的北涼時期石窟遺存。

  石窟藝術源于印度,隨佛教東傳,經新疆傳入河西。五涼時期,自張軌始,尊崇篤信佛法。北涼沮渠蒙遜,亦好佛法,在涼州南山興鑿石窟,以天梯山石窟為代表的“涼州模式”諸多石窟,先后在河西地區開鑿傳播,影響了中原石窟藝術風格,成為石窟藝術神圣的殿堂。(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加強人才體系建設 推進紡織行業智能制造——訪全國人大代表范冬云
  • 圖解|“鄉村旅游+扶貧” 走出甘肅脫貧攻堅新模式
  •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華文明的瑰麗霞光(圖)
  • 【美麗鄉村 旅游】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
  • 美麗鄉村入畫來
  • 居安思危大練兵 未雨綢繆保平安——甘肅省2020年度省市區三級地質災害避險演練側記
  • 元古堆村的“領頭羊”(報告文學)
  • 甘肅省全域無垃圾“紅黑榜”榜單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甘肅手機臺下載
微博甘肅

人事任免

  • 05/12
  • 05/11
  • 05/10
  • 05/07
  • 05/07
  • 05/04
  • 04/30
  • 04/30

即時播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熱點專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