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刀叉到筷子,從分餐到合餐
原標題:鏈接下
從刀叉到筷子,從分餐到合餐

本版撰文·陳芊 供圖·甘肅省博物館
我們的祖先也曾像現代西方人一樣,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做餐具。其實,使用什么工具做餐具是有內在原因的,除掉食材的種類及烹飪方式決定取食的工具以外,餐制更是選擇刀叉還是筷子的決定因素。
使用刀叉吃飯就要同時使用左右手,這就要求進餐時人與人之間要保持相當的距離,距離太近,胳膊可就要打架了。另外,用刀叉吃飯食品必須得離人近點,大概也就限于從胸前的盤子到嘴之間的距離,食品放得遠了,如何用刀切割,又怎樣用叉進食?總之,刀叉適用于分餐制。筷子就不一樣了,一雙筷子可以把取食的半徑延長到比餐桌半徑還長的距離,因此,筷子的出現為合餐制提供了可能。而西方人至今使用刀叉進食,與他們保持分餐制是互為因果的。
中國最早實行的也是“分餐制”,到了北宋后期才進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制的歷史要遠遠長于合餐制。為什么最初是分餐制?因為早期食物相對匱乏,食品少,“按人均分”就是比較合適的分配原則。分餐制可以做到人人有份,但卻無法滿足人們口味、飲食習慣上的個性差異。隨著生產力的進步,食物逐漸充足,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分餐制顯然不能滿足人們對食物多樣化的要求。于是,合餐制逐漸便取代了分餐制。從這個角度來說,筷子取代刀叉是應運而生,是社會的進步。
相關新聞
- 2020-11-05大堡子山“金鷙鳥”,流失海外珍貴文物的回歸傳奇
- 2020-11-05甘肅文化丨皋蘭石洞鎮,得名于一座古寺
- 2020-11-05甘肅文化丨彩陶盆上的踏歌
- 2020-11-04“七十賜王杖”“著鳩于杖末”這只不同尋常的鳥幻化成胸針書簽直尺
精彩推薦
- 走出兩山一川!拉開架勢的蘭州城了解一下
- 甘肅優化政府服務 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
- 甘肅省優化政府服務 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圖)
- 甘肅省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座談會在蘭舉行 王嘉毅出席并講話
- “豐收了·游甘肅”考察活動走進張掖 全國旅行商深度體驗神奇七彩丹霞
- 甘肅省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座談會在蘭舉行 王嘉毅出席并講話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實財力保障——甘肅省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資金保障工作綜述
- 同呼吸 共命運 心連心 甘肅省雙擁工作呈現內涵深化全面提升良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