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晚,以“同心中華·鑄夢未來”為主題的陳世祥原創作品音樂會在西北民族大學本部大禮堂奏響。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陳世祥力圖通過交響樂的世界性音樂語匯,為現場觀眾呈現了民歌“花兒”、甘肅簡牘、祁連山等甘肅文化風光的獨特魅力。
上半場演出,管弦樂《吉祥祁連》 、竹笛與樂隊《花兒隨想》、合唱《月牙泉的傳說》《黃河少年》、獨唱與合唱《簡牘》等陳世祥原創作曲作品接連亮相。管弦樂《吉祥祁連》全曲分為情歌、酒歌、牧歌、歡歌,刻畫了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祁連山下各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竹笛與樂隊《花兒隨想》以鄉間少年參與花兒會的所見所想為線索,描繪出花兒會上從晨曦時刻到落日余暉的畫面,將西北花兒歌詠會上的山水風光,晨夕變幻、巧遇少女、訴說心意、慶典炫技的豐富場景徐徐展開。獨唱與合唱《簡牘》是一首用“行香子”詞牌來吟誦甘肅簡牘文化的藝術歌曲,“簡牘斷章,寥寥數行”,循著一枚枚簡牘的歷史記憶,回溯一幕幕西域往事,生動地呈現出中華文明包容開放的姿態印記。
演出下半場,交響組曲《花兒韻響》精選了花兒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曲令元素,共分為“踏令”“望川”“漫河洲”和“轉山”四個樂章,力求將“花兒”的原生性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管弦樂創作手法相結合,通過交響組曲的多聲部音樂語匯,架起傳統音樂民族性與世界性之間的橋梁,讓更多的人在“賞花”“漫花”過程中,能夠了解西北“花兒”。
陳世祥表示,這次音樂會是自己兩年創作心血的集中體現,自己在創作中堅持專業性、傳統性與現代性之間的交流;打破可聽性與專業性之間的藩籬;架起民族性與世界性之間的橋梁3條創作原則。希望通過世界性的音樂語言和我們獨特的民族語言的交織,勾勒出傳統文化的元素,傳承好、弘揚好優秀的傳統文化。
本網記者 任磊 攝影報道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