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來臨洮!史前“陶”寶,夠潮~
漩渦(wo)紋(wen)、水(shui)紋(wen)、蛙紋(wen)、鳥(niao)紋(wen)、弦紋(wen)
……
簡樸的線條(tiao)和圖案
勾勒出史(shi)前先(xian)民眼中(zhong)的(de)美
縱(zong)使穿越幾千年時(shi)光
仍然
極具時尚感
它們是中華彩陶藝術中的紋(wen)飾(shi)

甘肅的彩陶文化
經大地灣、仰韶、馬家(jia)窯、齊家(jia)
四壩、辛(xin)店、沙井等文化
一直延續了5000多年(nian)
形成了一(yi)部完整的彩陶(tao)發展史
特別是
馬家窯文(wen)化的(de)彩(cai)陶
代(dai)表了中國(guo)彩陶藝(yi)術(shu)的最高(gao)成就
被譽為
新石(shi)器時代“彩陶之(zhi)冠”
讓我們一起走近
那些來自千年前的“陶”寶們
領略國色初光

馬家窯彩陶
因首先發現于
定(ding)西(xi)市臨洮縣的馬家窯村而得名

它出現于
距今五千三百多年(nian)的新石器時代晚(wan)期
歷經兩千多年的發(fa)展
彩陶比例一般達(da)陶器的50%以上(shang)
陶(tao)(tao)器多(duo)為紅陶(tao)(tao)或橙黃陶(tao)(tao)
黑彩為主
兼用紅、白彩
紋飾華麗典雅
圖案繁縟多變

馬家(jia)窯(yao)文化的(de)彩陶(tao)
可劃分為
馬家窯、半山、馬廠(chang)
三個持續發展的時期或類型

(馬(ma)家窯(yao)遺址全(quan)貌)
馬家窯類型
出現于(yu)馬家窯文化早(zao)期
距今約5000-4650年
在這一時期
器形(xing)以盆、缽、壺、瓶(ping)為主
并擴(kuo)展到罐、豆、甕等器類
盆、甕常作為盛(sheng)器
缽、豆常做食器
罐常作為炊器

(漩渦(wo)紋彩陶雙耳罐)

(漩渦紋彩陶(tao)雙耳壺)

(弦紋彩陶雙耳瓶)
半山類型
出現于馬家窯文化中期
因1924年發(fa)現于
甘肅(su)省(sheng)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xian)
洮(tao)河(he)西(xi)岸的半山遺址(zhi)而得名
距今約(yue)4650-4350年
這一時期(qi)的(de)制陶技術更加成熟

(菱格紋(wen)彩陶雙(shuang)耳罐)

(菱格紋彩(cai)陶雙耳罐)

(鋸(ju)齒紋彩陶雙耳(er)罐(guan))

(四圈(quan)漩渦紋彩陶雙耳罐)
馬廠類型
出現于馬家窯文化晚期
距今約4350-4000年左(zuo)右
彩陶器型更(geng)加豐富(fu)多樣
盛行紅色陶衣
并以黑彩逐漸取代(dai)了
半山(shan)期黑紅(hong)兩彩并(bing)用(yong)的做法
圖案(an)漸(jian)趨紛繁(fan)而抽(chou)象

(菱格紋彩陶雙耳罐)

(連珠紋(wen)彩陶(tao)豆)
這些或莊重(zhong) 或典雅 或清(qing)秀(xiu)
或鮮(xian)艷 或活潑 或熱(re)烈的彩陶(tao)
雖不像金銀珠(zhu)玉那(nei)般(ban)
有著絢麗的色澤
但璀璨奪目
“潮”感(gan)十足(zu)
一陶一罐
一筆一畫
都煥發著文明的曙光
將先民們的煙火日常
娓娓道來
今天
除(chu)了在博物館中收藏展示外
馬家窯彩陶
還(huan)“變身”各種文創產品(pin)(pin)、時(shi)尚用品(pin)(pin)
“飛”入(ru)當(dang)代人的生(sheng)活
用另一種形式
獲得新的生命
千年窯火不熄
文明之脈永傳
“陶(tao)”
你我喜歡
- 2024-11-11【甘快看】馬家窯,千年彩陶映照文明之光
- 2024-11-11繪就山清水秀生態畫卷——甘南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2024-11-04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 | 昌馬石窟:與敦煌藝術一脈相承
- 2024-11-04【甘快看】麥積晚秋 層林盡染
西北(bei)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bo)甘肅
學習(xi)強(qiang)國(guo)
今日(ri)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