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簡牘絕學“用起來”“熱起來”
【在這片遼闊(kuo)的土地(di)上39】
“下午(wu)的讀簡課,你(ni)占座了嗎(ma)?”
在(zai)蘭(lan)州大學,常能聽到同(tong)學間這樣詢問。每周一期的讀簡課,是同(tong)學們爭搶的“香(xiang)餑(bo)餑(bo)”,一座難求(qiu)。
“接觸簡牘(du),讓我(wo)進入了一(yi)個更加廣袤(mao)的學術天地。它的瑰麗、深(shen)邃令我(wo)著迷……”談起學簡,蘭(lan)州大(da)學文學院本科(ke)生任思行(xing)一(yi)臉沉醉。
如今,像(xiang)任思(si)行(xing)這樣(yang),愛(ai)上(shang)簡(jian)牘(du)的年輕人不(bu)(bu)在少數,昔日冷門的簡(jian)牘(du)學,正走出乏人問津的窘境,越(yue)來越(yue)多(duo)被“用起來”,不(bu)(bu)知(zhi)不(bu)(bu)覺已“熱起來”。
甘肅是簡牘大省,全(quan)國80%的漢(han)簡出(chu)(chu)自這里,出(chu)(chu)土數(shu)量(liang)超(chao)過8萬枚。這些在漢(han)代郵(you)驛、烽燧(sui)下沉(chen)睡(shui)了近兩(liang)千年的吉光片羽,記(ji)錄著(zhu)兩(liang)千多年前(qian)華夏大地的歷史(shi)風貌。
但對普通人來說,很多簡牘(du)內(nei)容晦(hui)澀,學術門檻很高(gao)。簡牘(du)學也因此一(yi)度成為“絕學”。
為了擺(bai)脫這一局面,近年來,甘肅采(cai)取一系列措施。
先從簡牘(du)保護(hu)做起,建立起專業機(ji)構(gou)。
2012年,甘肅成(cheng)立簡(jian)(jian)(jian)牘博(bo)物館,這是(shi)全國唯一一家省(sheng)級簡(jian)(jian)(jian)牘類專(zhuan)題(ti)博(bo)物館。為解決簡(jian)(jian)(jian)牘只能(neng)保存、無法展示的(de)(de)問(wen)題(ti),2019年又開(kai)工建設近4萬(wan)平方米的(de)(de)新館。
“敦煌(huang)漢簡(jian)、居延漢簡(jian)、懸泉漢簡(jian)……這些珍貴簡(jian)牘將與公眾(zhong)面對面。”甘肅簡(jian)牘博物館(guan)館(guan)長朱建軍告訴記者,目前(qian),博物館(guan)利用紅外線掃描和高精度拍攝技(ji)術,已經實現了簡(jian)牘管(guan)理的數字化。
“甘肅簡牘(du)的(de)整理與研究,需要(yao)一支(zhi)穩(wen)定(ding)的(de)科研團隊。”這(zhe)是漢簡專家的(de)共(gong)識。
如何建立這(zhe)樣(yang)的(de)科研團隊?在這(zhe)方面,簡(jian)牘博物(wu)館(guan)和(he)蘭州大學各有所長,又都(dou)有短(duan)板:簡(jian)牘博物(wu)館(guan)擁有豐富(fu)的(de)簡(jian)牘館(guan)藏,急(ji)需專家助力;蘭州大學有西北地區(qu)唯一的(de)古(gu)文字(zi)學強基班(ban),卻缺(que)乏相(xiang)應的(de)資(zi)源(yuan)。
甘肅(su)省便將這兩家單位“撮合(he)”在(zai)一(yi)起,館校合(he)作,互補共贏!2021年8月,甘肅(su)簡牘博物館、蘭州大學(xue)文(wen)學(xue)院(yuan)聯手開(kai)辦“蘭山(shan)論簡”讀(du)簡班。
目前,讀(du)簡(jian)班已舉辦62期,吸引了一(yi)大批年輕(qing)人參與簡(jian)牘學的傳承和發(fa)展。
“從(cong)不辨簡牘(du)為何物(wu),到(dao)能(neng)讀懂懸泉漢簡的(de)文字(zi),再到(dao)對其反映的(de)社會生(sheng)活提出自己的(de)學(xue)術(shu)觀點,在讀簡班這個(ge)溫暖的(de)家庭里,我們每天(tian)都在收獲(huo)成長和進步。”蘭(lan)州大學(xue)文學(xue)院古文字(zi)學(xue)強基班的(de)本科生(sheng)王瑞霖告(gao)訴記者。
一流(liu)人才的培養(yang),需要一流(liu)學科的支撐,需要匯聚更(geng)多力量。
西(xi)北師范大學(xue)(xue)簡(jian)牘(du)(du)學(xue)(xue)科同(tong)樣(yang)實(shi)力雄厚,閻文儒、金(jin)少英等(deng)知名簡(jian)牘(du)(du)學(xue)(xue)家相繼(ji)在(zai)此任教(jiao),不僅擁有學(xue)(xue)術期刊《簡(jian)牘(du)(du)學(xue)(xue)研究》,《河西(xi)考古雜記(ji)》《懸泉漢簡(jian)研究》等(deng)優質(zhi)成果(guo)也蜚聲學(xue)(xue)界。
甘肅省創(chuang)造條(tiao)件,全(quan)力支(zhi)持西北師(shi)大簡牘學爭創(chuang)國家(jia)一流學科。
2021年,成立西北師大簡牘研究院;2022年2月,將西北師大簡牘學科(ke)列入省屬高(gao)校國家一流學科(ke)突破工(gong)程……鼓(gu)勵學校出臺政策,優先支持簡牘學重(zhong)大項目建(jian)設和人(ren)才培養。
“通過激發(fa)青(qing)年(nian)教師從事簡牘(du)學(xue)(xue)(xue)研究的熱(re)情(qing),學(xue)(xue)(xue)校凝(ning)聚了(le)學(xue)(xue)(xue)科(ke)團隊(dui),推動了(le)一流成果(guo)的持續(xu)產(chan)出(chu)。”西北師范大學(xue)(xue)(xue)副校長(chang)、簡牘(du)研究院院長(chang)田(tian)澍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學(xue)(xue)(xue)校很多教師參與到海內外矚目的懸泉漢簡整(zheng)理工(gong)作(zuo),工(gong)作(zuo)卓有(you)成效。
“簡(jian)牘,無論是(shi)斷章殘句還是(shi)完整冊書,它(ta)承載的(de),是(shi)中華(hua)民(min)族的(de)聰明才智、光輝思想和燦(can)爛文明。只有讓它(ta)走向大(da)眾,方能(neng)更好地(di)凝聚(ju)文化(hua)認同,堅定文化(hua)自信。”甘肅省委宣(xuan)傳部(bu)常務(wu)副部(bu)長馬玉萍說。
為此,今年上半年,甘(gan)肅舉辦了(le)“簡(jian)述中國(guo)”全國(guo)簡(jian)牘書(shu)法大展(zhan),吸引了(le)全國(guo)眾(zhong)多書(shu)法愛好者踴躍(yue)參與。
“簡牘書寫為簡牘研(yan)究提供(gong)了支撐,也極大(da)促進了公(gong)眾對簡牘文化的(de)認(ren)識和理解(jie)。”大(da)展評審會主(zhu)席、中國文聯副(fu)主(zhu)席陳振(zhen)濂(lian)感慨(kai),“簡牘之美,正越(yue)來越(yue)深入人心!”
(本報記者 宋喜(xi)群(qun) 王冰雅 本報通訊員 馬原(yuan)菲 白富宙(zhou))
- 2023-08-1422輛戰國西戎“豪車”復制品集中亮相
- 2023-08-01【“簡牘中國”網絡主題活動】對話千年簡牘 入古出新
- 2023-07-31在敦煌市博物館感悟敦煌文化 觸摸絲路印記
- 2023-07-11古畫里的蘭州
西(xi)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bo)甘肅(su)
學習強國(guo)
今(jin)日頭條(tiao)號(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