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馬家窯陶罐,主打“幾何美”與“極簡風”


“黃梅時節家(jia)家(jia)雨,青(qing)草(cao)池塘處處蛙”
農歷四五月
南方部分地區逐漸(jian)迎來(lai)梅雨季節
夜晚聽到蛙聲
更襯托出夏日的寧靜

△馬家窯文化蛙紋彩陶罐(guan) 武漢博物館藏
三個看點帶你了解
馬家(jia)窯文(wen)化(hua)蛙紋彩陶罐
既(ji)莊重又“草率(lv)”
這件陶罐是如(ru)何做到的?
這件蛙紋彩陶罐
是馬家窯文化(hua)中代表性器物之一
(馬家(jia)(jia)窯(yao)文化因首先(xian)發現于甘肅省臨(lin)洮(tao)縣的馬家(jia)(jia)窯(yao)遺址而得(de)名)
整體器型莊重(zhong),線條流(liu)暢
從飽滿的(de)腹部向(xiang)下,逐(zhu)漸內(nei)收
兩個近似環裝的(de)耳分置腹部兩側
平衡了視覺重心

胎(tai)質細膩(ni),表面光滑
然而在莊重中
也透(tou)露出(chu)一絲“草率”
罐(guan)腹部(bu)用連續的“個”形符(fu)號(hao)繪出裝飾
再用(yong)簡單幾筆繪(hui)出(chu)腳(jiao)趾
組合(he)成(cheng)一只(zhi)只(zhi)夸張抽象的青蛙

紋飾形象在變
生生不息的愿景不變
蛙(wa)紋是馬(ma)家窯文化中
最發達和(he)最富特征的紋飾(shi)
早期蛙形紋飾“抽象感”還沒有那(nei)么鮮明
蛙形(xing)不僅是“全身像”
甚(shen)至在(zai)圓圈形的蛙頭(tou)內畫不(bu)同的圖案

△濟南(nan)市博物館近日舉(ju)行“河湟陶韻(yun)——青海彩(cai)陶藝術文物展”,展示(shi)了(le)蛙紋演變示(shi)意(yi)圖
到了中期,先(xian)民的(de)“創作(zuo)”逐漸“放飛”
追求簡化和自然
晚期變(bian)成了一種結構化的圖案
突(tu)出“幾何美”和“極簡(jian)風”

△展(zhan)出中的蛙紋彩陶(tao)壺
蛙多是逐水而棲
先民相信蛙可以呼風喚雨,消滅(mie)害(hai)蟲
同時青(qing)蛙產(chan)卵多,象征繁(fan)衍旺盛
先民將蛙的形象畫在取水的陶(tao)器之上
體現(xian)出豐富的(de)想象力
更代表著一種“蛙圖(tu)騰”
是部落生(sheng)(sheng)生(sheng)(sheng)不息、發展壯大的美好愿景(jing)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故宮博物院藏“同款”蛙紋
馬家窯的花紋
“草率”又奔放
馬家窯文化
是(shi)黃(huang)河上游(you)地區先民創造的燦爛(lan)文化
距(ju)今約5300年(nian)至(zhi)4200年(nian)

△四大(da)圓圈(quan)紋彩陶壺 四大(da)圓圈(quan)紋外(wai)面(mian)一圈(quan)的圓形代表(biao)天,里面(mian)的方(fang)形則代表(biao)大(da)地,流露出古人天圓地方(fang)的思想
這(zhe)里的彩陶器(qi)型豐富
圖案極富于變化(hua)和絢麗(li)多彩
反映(ying)出當(dang)時人們對天地(di)萬物的樸素(su)認知

△浙(zhe)江(jiang)大學藝術與考(kao)古博物館展出的馬家窯文化陶器
這(zhe)個文化區域以黃河為主線
不論(lun)是略顯“草率”的蛙,還是奔放不羈的河
畫在陶器上的每一筆都見證了
這(zhe)里共(gong)同的(de)文化習俗、原始(shi)信仰

△漩渦(wo)紋(wen)彩(cai)陶盆。漩渦(wo)紋(wen)是當時(shi)馬家窯先民對于黃河奔騰河水的描繪(hui),高度概括(kuo)又(you)極富(fu)想象力
先(xian)民(min)把自然天地畫(hua)在陶(tao)器上(shang)
紋飾連在一起
繪(hui)出的便是文明(ming)長河的奔騰(teng)不息(xi)

- 2024-05-27用科技照亮敦煌的未來千年
- 2024-05-22“中國古代第一豪車”長啥樣?裝飾奢華排面拉滿
- 2024-05-22甘肅寶貝帶你看兩千多年前秦人日常 這下水設施太高級
- 2024-05-22出道55年歸來仍是頂流 “顯眼包”國寶名字多到數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