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來“羲皇故里”,這些美味不要錯過!
這(zhe)里是“隴上小江南”
這(zhe)里是大西北的“綠寶石”
這(zhe)里是絲路上的一顆“明珠”
這里(li)是(shi)羲皇故里(li)——天水(shui)
正(zheng)如范長江先生在《中國西北(bei)角》中寫(xie)道:
“甘(gan)肅人說到天水,
就等(deng)于江(jiang)浙人(ren)說(shuo)到蘇杭一樣,
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
人物秀美的(de)地方”。
天水
既有北方(fang)的粗獷(guang)厚重
又兼具南方的鐘靈毓秀
因(yin)而造就了其(qi)獨特(te)的風味美食
夏日炎炎
何(he)不去(qu)天水(shui)“嘗嘗鮮”
呱呱
在天水
“天水呱呱”說它是第二
其他小吃絕不說自己是第一
這(zhe)個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的呱(gua)呱(gua)
緣何如此誘人

在于它的悠久歷史
天水呱(gua)呱(gua)歷史(shi)悠久
關于它的來歷有兩段傳(chuan)神(shen)的故事
一是相傳西(xi)漢末(mo)年隗囂(wěi áo)割據天水
其母塑寧(ning)王太后嗜好呱呱
每隔三(san)日必有一食(shi)
呱(gua)呱(gua)遂為皇(huang)宮御(yu)食
后隗囂兵敗,亡命西蜀,御廚逃(tao)離皇(huang)宮
在天水城(cheng)中租一鋪(pu)面經營呱呱
于是呱呱遂(sui)在(zai)民間流(liu)傳開來
另一(yi)種傳說明(ming)代有一(yi)劉(liu)姓父女
在原蕎麥(mai)涼粉(fen)的基礎上(shang)創造了呱(gua)呱(gua)
無論是哪種傳說
足見呱呱在天水綿延已(yi)久

在于它的色香味
夏日清晨
伴(ban)隨著巷子里傳出的(de)吆喝聲(sheng)
整個城(cheng)市便舒展了腰(yao)身(shen)
準備(bei)迎接新的一天
起早的人們
也開始在街頭巷尾穿梭
尋找著自己熟悉的(de)味道
或許是豆漿油條
或許是蔥油餅
但那碗黏(nian)糊糊的呱呱一定要(yao)有(you)
或許對于天水人
一(yi)碗呱(gua)呱(gua)便是一(yi)天的開始

呱呱在(zai)天水的本名(ming)是“鍋(guo)巴”的意思
是用最純(chun)正(zheng)的蕎麥(mai)不(bu)斷攪(jiao)拌制作而(er)成
一鍋呱呱看起來(lai)簡單,實則(ze)工序繁雜(za)
從(cong)蕎麥、辣椒、芝(zhi)麻等選材到制作(zuo)就(jiu)需20道傳統工序(xu)
前后近20個(ge)小時才能完成
每一個步驟(zou)都要嚴格把(ba)關
才(cai)能出來(lai)一鍋色澤亮黃(huang)、口感綿(mian)軟的呱呱

倒(dao)入醋汁、拌上芝麻醬(jiang),最(zui)后再(zai)來(lai)勺辣椒油
一(yi)碗(wan)地(di)道的(de)天(tian)水呱呱便出(chu)爐
除(chu)了直接干(gan)拌的吃法
呱呱夾饃也越來越受年輕(qing)人喜愛(ai)
“丫(ya)丫(ya)(天水方言,意為阿姨),
要一個呱呱夾饃,辣油多些”
打包一(yi)份呱呱夾饃(mo)
在趕(gan)路的時候邊走邊吃
綿密香辣的呱呱
包裹(guo)在清晨烤好的白餅(bing)子里
一口咬(yao)下去香味四溢(yi)
回味無窮
這碗(wan)“舌尖上(shang)的非遺”
承載著(zhu)幾(ji)代人的匠心
是天水(shui)人(ren)看得(de)見、摸得(de)著、
吃(chi)得到的時代(dai)記憶
那一木勺
攪動的不僅是賴以(yi)生存的生計(ji)
更是濃(nong)濃(nong)的鄉(xiang)愁(chou)和深厚(hou)的文化根脈
面魚(鍋鯫zōu)

炎(yan)炎(yan)夏日咥上一碗漿水面(mian)魚
最(zui)能撫慰心里的燥熱
鍋鯫(zou)(zōu),又稱(cheng)“面(mian)魚(yu)”
是(shi)天水當地常見的(de)一種面食(shi)
后來也(ye)叫“漏魚(yu)”
這(zhe)些名稱雖然有“魚”字(zi)
但其實沒有半點葷腥
只因形(xing)似小魚、蝌蚪(dou)而得(de)名

早(zao)年間,面(mian)魚主(zhu)要用(yong)玉米面(mian)粉(fen)制成
玉米面有(you)白色(se)和(he)黃色(se)兩種
白玉米面做(zuo)的鍋鯫(zou)潔(jie)白似玉、晶(jing)瑩透亮
黃玉米面(mian)做的則金黃燦(can)爛、溫潤誘人(ren)
而現在的(de)鍋鯫通常是玉米(mi)淀(dian)粉、豆面而制
工藝相對玉米面(mian)魚有很(hen)大改進
口感更加順滑

若要制作鍋鯫
最正宗(zong)的還是要用柴火鍋
柴火灶受熱均勻、火候(hou)大小正好
可以保證馓飯不焦(jiao)且味(wei)道最好(hao)
漏(lou)出來的鍋鯫色香味俱全
當然城市里做出來的那碗面魚
無不是一份鄉愁的寄托
做鍋鯫首(shou)先得做馓飯
鍋里水(shui)開(kai)后將一只(zhi)裝有(you)玉(yu)米面的小篩子(zi)
來(lai)回抖動拋灑進開水里
一只手拿起(qi)木(mu)勺順(shun)時針用力不停地(di)在鍋里攪動
攪(jiao)勻后蓋(gai)上鍋蓋(gai)慢火(huo)燜三到(dao)五分(fen)鐘
等(deng)揭開(kai)鍋(guo)蓋看(kan)到氣泡(pao)“撲哧(chi)撲哧(chi)”地往外冒
馓飯顏(yan)色變(bian)黃形(xing)成糊狀時
就說明(ming)馓(san)飯做(zuo)好了

接著就是最(zui)重要的步驟(zou)
準備兩盆涼水
將做好的熱馓飯
用大(da)勺(shao)子(zi)從鍋里盛出來放到漏勺(shao)里
用大勺(shao)子在漏勺(shao)中滑動擠壓讓其(qi)通(tong)過圓孔
熱(re)乎(hu)乎(hu)的馓(san)飯(fan)順(shun)漏斗擠壓(ya)出來
一條條光(guang)滑的鍋鯫(zou)便落入(ru)清水(shui)
宛如一群(qun)自由自在的小魚兒
鍋鯫能配(pei)臊子也可搭漿水
無論是哪種口味
那滑溜溜的觸感
總(zong)能讓熟悉的(de)記憶在天(tian)水人的(de)味蕾(lei)中蘇醒

迎著傍晚的微風
天水到了一整天最(zui)清涼(liang)愜(qie)意的時候
挑一處小餐館
一(yi)時間在濃郁(yu)鮮香的“臊子(zi)面魚”
和(he)酸爽可口的“漿水面魚”里無法(fa)抉擇
突然“噗(pu)嗤(chi)”笑出了聲
“成(cheng)年人不做選擇
我(wo)全(quan)都要(yao)”
涼粉

天水(shui)的涼粉品種繁多,風味各異
用蕎麥(mai)面制(zhi)成(cheng)的(de)黑涼(liang)粉糯軟滑爽
用豌豆(dou)制作的白涼粉晶瑩透亮
用扁(bian)豆制作的黃涼粉爽滑彈嫩
……

天水本地的涼粉(fen)通常有兩個“小名”
一(yi)個叫(jiao)“撈撈”,一(yi)個叫(jiao)“削削”
“撈撈”是撈成長粉(fen)條狀涼粉(fen)
“削削”是削成長條(tiao)形(xing)的薄片
一個爽滑(hua),一個筋道
形(xing)狀(zhuang)不(bu)同(tong)口感(gan)也不(bu)同(tong)

但不論哪種涼粉
調入油潑辣(la)子、芝麻(ma)醬、醋、醬油、
芥(jie)末、蒜泥(ni)、精鹽、花椒面等佐料后(hou)
都(dou)會讓食客食欲大增,胃口(kou)大開
特別在盛夏時節,一碗(wan)涼粉下肚(du)
全身涼爽 暑氣全消(xiao)

天水涼粉(fen)制作(zuo)和呱呱、馓飯等如出一轍
都需要(yao)將(jiang)面粉灑(sa)在鍋里不停地(di)攪拌
剛出鍋的涼粉(fen)黏(nian)唧唧宛如漿糊般
吃一(yi)口則(ze)味同(tong)嚼蠟
但經(jing)過一晚晾曬(shai)凝固后的涼粉
則如(ru)玉(yu)般晶瑩剔透
不(bu)斷地撩撥(bo)著人們的味(wei)蕾
天水人的(de)夏日美(mei)食
在一碗漿水里
在一份沉淀中
他們用聰明的智(zhi)慧和勤勞的雙手
將一(yi)個個簡單樸(pu)實的材(cai)料作出花(hua)來(lai)
不斷(duan)地更新著屬(shu)于自己(ji)的美食版圖(tu)
吸引(yin)著無(wu)數南(nan)來(lai)北往的人們
除了以上清(qing)爽美食(shi)外(wai)
說起天水人的夏日解暑神器(qi)
大櫻桃和蜜桃怎(zen)么(me)不算呢(ni)
一起接著流口水
天水大櫻桃

上世紀80年代
天水(shui)引進了大櫻桃種植
以(yi)秦州區為中心的櫻桃(tao)逐(zhu)漸頗(po)具規模(mo)
得天獨厚(hou)的地理環境(jing)和氣候優勢
造就了天水大櫻桃的獨特性
“色澤鮮(xian)艷似瑪瑙(nao),肉厚(hou)汁多媲(pi)仙(xian)果”

秦州(zhou)區地跨長江、黃(huang)河(he)兩大流域
冬(dong)無(wu)嚴寒(han)、夏(xia)無(wu)酷暑
雨量適(shi)中(zhong)、光照充足、晝(zhou)夜溫差大
獨特的自然資源(yuan)優勢
配以日趨(qu)成(cheng)熟的栽(zai)培(pei)技術
造就了“秦(qin)州大櫻桃”
色澤艷麗、含糖量高、含酸適(shi)度的(de)獨特品質
2018年
“秦(qin)州(zhou)大櫻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
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

為了夏日就(jiu)能吃(chi)上香甜的櫻桃
秦州(zhou)區果農會給櫻桃“蓋房(fang)子、穿衣服(fu)”
以此延長櫻桃成熟時期
其(qi)中(zhong)大棚種植櫻桃每年5月便可上市
套(tao)袋(dai)櫻桃成熟(shu)期可以(yi)延遲至7月初
這樣一(yi)整個夏(xia)季都可以徜(chang)徉在櫻桃的海(hai)洋里
如(ru)果你想吃味甜個大的
一定要去街邊(bian)的挑貨(huo)郎那里買(mai)一斤
嘗嘗那一口新鮮
外地游玩的朋友
說(shuo)不(bu)定也會遇到(dao)一個可愛的大叔(shu)
一邊稱一邊送
當(dang)然,千萬(wan)別擔心缺斤少(shao)兩
因(yin)為天水市場(chang)監督管理局去(qu)喊話了
“大櫻桃就像使(shi)者
代(dai)表著天水的(de)形象
傳遞著這座城(cheng)市數千年(nian)的文明”
商販們絕對不會砸了自己的(de)飯碗
更不會為自(zi)己的家鄉抹(mo)黑

來天水
定會讓(rang)你滿(man)載而歸
順帶感受(shou)一把天水人的善良熱情
香甜可口果肉(rou)飽滿(man)的大櫻桃(tao)
定(ding)會給你整(zheng)個夏天(tian)
最甜蜜的記憶
秦安蜜桃因(yin)原產于(yu)“瓜果之(zhi)鄉”天水秦安而得名
得益于(yu)獨特的氣候土壤資源優勢(shi)
秦安蜜桃色艷味美,營養價值(zhi)高
素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an)蜜桃”美譽
并榮(rong)獲"中華名果"稱號
還被(bei)列入了國家地理(li)標志(zhi)保護產品

秦安縣蜜桃栽(zai)培歷(li)史悠久
曾有歌(ge)謠(yao):“石(shi)窯(yao)兒,九橋兒,秦安出的好桃兒。”
據《秦安(an)志》記載(zai)
500年前秦安就(jiu)有桃栽培
古(gu)代桃主(zhu)要在(zai)臘家城(今古(gu)城)
顯(xian)親故城(cheng)(今葉堡鎮)一(yi)帶
北(bei)宋(song)曾有“城(cheng)北(bei)十里桃(tao)苑川”之說

桃之夭(yao)夭(yao) 灼灼其(qi)華
追著四月的風
可漫步于百里桃林
碩果累累 芳香四溢(yi)
迎著六月的驕陽
躲在樹蔭(yin)吃上一口(kou)蜜(mi)桃
沁人(ren)心脾 好(hao)不快(kuai)活

盛夏(xia)之際紅艷艷、黃燦燦的(de)桃子
一(yi)(yi)串(chuan)(chuan)串(chuan)(chuan)、一(yi)(yi)排排地壓彎了枝頭(tou)
此時整個秦安城
被(bei)濃(nong)郁的(de)花香(xiang)、果(guo)香(xiang)、甜香(xiang)包裹
一瞬間甜津津、清(qing)清(qing)涼

春來花(hua)似海,夏熟果如蟠
秦安蜜桃
儼然成為秦安的一張靚麗(li)“名(ming)片”
在外的游子
若是在夏日吃上一顆蜜(mi)桃
便足夠(gou)慰(wei)藉味蕾里(li)的鄉(xiang)愁
甘醇濃厚、溫和香甜(tian)
最是那(nei)不經意的時間(jian)流(liu)轉(zhuan)中風味長存

人們(men)總是習慣用美食去記憶一(yi)座(zuo)城市
《舌(she)尖上(shang)的(de)中國》曾說: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zai)人的腦(nao)海中,
只有(you)故鄉(xiang)的味(wei)道熟(shu)悉(xi)而頑(wan)固,
它就像一(yi)個味覺定(ding)位系統(tong),
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de)異地,
另一頭(tou)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chu)的故鄉。”
六月的天水
注定熱鬧非凡
公祭中(zhong)華人文始祖伏(fu)羲(xi)大典即將(jiang)隆重(zhong)舉行
全球華人(ren)紛(fen)紛(fen)前來尋根祭祖
彼時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飲一食
最能撫慰遠道而來的人兒
- 2023-06-122023(癸卯)年公祭伏羲大典將于6月22日在天水舉行
- 2023-06-12做好公祭伏羲大典各項籌備工作確保節會活動萬無一失
- 2023-06-09公祭伏羲大典文化豐碑搭建及環境布置工作正有序推進
- 2023-06-09④人文·創世紀·伏羲|天水伏羲廟匾額中蘊藏的文化內涵(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