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游記》:孫悟空的顏值到底啥水平?
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zhe) 上官云)在各種古(gu)典小說中,《西游記》是當之無愧的(de)超級IP,由此衍生(sheng)而來的(de)《大鬧天宮(gong)》《金猴(hou)降妖》等(deng)都是膾(kuai)炙人(ren)口的(de)文藝(yi)作品。
1986版《西游記》播出后火爆(bao)一(yi)時,如今仍是很多人度(du)過寒暑假的“標配(pei)”。威風凜凜的孫悟空,更是不(bu)少孩(hai)子心目中的英雄(xiong);呆萌的“二(er)師(shi)兄”、沉穩可(ke)靠(kao)的沙師(shi)弟也(ye)很受歡迎(ying)。
不久(jiu)前(qian),“20個月大寶寶扮(ban)西游記經典角色”登上熱(re)搜,引起了一波回(hui)憶(yi)殺。有人懷念童年追(zhui)劇(ju)的時光,也有人討論(lun)《西游記》中的人物設定。

圖片來源:《西游記》視頻(pin)截(jie)圖
華(hua)東師(shi)范大學(xue)教(jiao)授竺洪波在接受中新網記(ji)者(zhe)專訪時表示,吳承(cheng)恩《西游記(ji)》第(di)一(yi)次完成了孫(sun)悟(wu)空(kong)的正(zheng)面型塑,如黃發銳牙、火(huo)眼(yan)金睛等(deng);另外,看(kan)似(si)蠢笨的豬八戒其實是取經路上(shang)的一(yi)枚開心果。
孫悟空顏值如何?
在《西游記》的(de)諸多人物中,孫悟空(kong)的(de)性格和經歷都最(zui)有特(te)點。
論(lun)(lun)天(tian)賦,他是天(tian)地生成、仙石所化,面對未(wei)知世界總(zong)是充(chong)滿熱情(qing)和勇氣。論(lun)(lun)戰(zhan)斗力(li),他無所畏懼,大鬧天(tian)宮。在(zai)孫悟空身上,寄托著不少人的英雄夢想。
竺(zhu)洪波解釋,在《西(xi)游(you)記》之前(qian),一(yi)些(xie)孫悟(wu)空原型(如猴行者)的外貌描寫并不充分,但(dan)都比較丑陋。吳承恩《西(xi)游(you)記》第一(yi)次完成了孫悟(wu)空的正面(mian)型塑,如黃發銳牙、火(huo)眼金睛等。
關于(yu)孫悟空的原型(xing)來源,學者(zhe)眾說(shuo)不(bu)一(yi)。其(qi)中(zhong)影(ying)響最大者(zhe)是胡適“外(wai)來”說(shuo)與魯迅“本土”說(shuo)。魯迅認為(wei),孫悟空源自本土猴(hou)精傳說(shuo),具(ju)體就(jiu)是淮河神(shen)猴(hou)無支祁故事(shi)。
不過,隨著影視劇(ju)的熱播,孫悟空“美(mei)(mei)猴王”的形象逐漸確立起來。竺(zhu)洪波認為(wei),那個威風(feng)凜凜、陽(yang)光俊朗、人見人愛的美(mei)(mei)猴王形象則是由動漫、電視、雕塑、繪畫等(deng)現代(dai)藝術(shu)塑造的。
應該說(shuo),歷代讀者對(dui)孫(sun)悟空個性(xing)的認知具有(you)廣泛的共(gong)通性(xing)。孫(sun)悟空率真(zhen)、勇敢、樂(le)觀(guan)、戰無不(bu)勝,大(da)家都喜愛,對(dui)大(da)鬧天宮、三打白(bai)骨精等精彩故事也懷有(you)強(qiang)烈的共(gong)情。
很多(duo)人因此對這(zhe)個人物(wu)傾(qing)注(zhu)了自己(ji)的(de)感情(qing),從(cong)不(bu)同角度(du)加以(yi)解讀。比如有觀點認為(wei),孫悟空經過“真假美猴(hou)王”風波后,性格(ge)發生(sheng)了變化,從(cong)原本的(de)耿(geng)直、暴(bao)躁變得更加成熟圓融。
“六(liu)耳獼猴象(xiang)征著(zhu)孫(sun)悟空(kong)(kong)的(de)(de)心(xin)魔,其出現意味著(zhu)‘二心(xin)’的(de)(de)襲擾、爭斗,阻撓取經(jing)(jing),孫(sun)悟空(kong)(kong)打死(si)假猴王,其實就(jiu)是戰勝心(xin)魔。”竺洪(hong)波認為,這也是孫(sun)悟空(kong)(kong)與自己的(de)(de)過(guo)去告別。從此收束“放心(xin)”,堅定禪心(xin),專心(xin)取經(jing)(jing),“至死(si)靡它”。
不過(guo),對于(yu)有人說(shuo)“真假美猴王(wang)”中,其實被打死的(de)是孫(sun)悟空,六耳(er)獼猴隨(sui)同唐僧(seng)去取(qu)經的(de)說(shuo)法,竺洪波并不認同。在(zai)他看來,這是一種無視文本客觀描寫、故作(zuo)驚人之語的(de)過(guo)度解讀。

圖片來源:《西游記》視頻截圖
取經路上的開心果
在(zai)師(shi)徒四人(ren)的取經(jing)“小團隊(dui)”中,還(huan)有一個重要(yao)人(ren)物(wu),就是“二師(shi)兄”豬八戒。他外表蠢笨(ben),好吃(chi)懶做(zuo),喜(xi)歡打小報(bao)告。
有時(shi)候,二師兄又頗具幽默感。師徒一行過通天河時(shi),唐僧(seng)被妖怪抓走。孫悟空問“師父(fu)何(he)在(zai)”時(shi),八(ba)戒回答:“師父(fu)姓(xing)陳,名到底了(le)(le)(le),如今沒處找(zhao)尋,且(qie)上岸(an)再作區處。”意思是(shi)說師父(fu)著了(le)(le)(le)妖精的道兒,沉江心了(le)(le)(le)。
實際上,豬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帥,從(cong)作品中“朗然(ran)足下(xia)彩云生,身(shen)輕體健朝金闕”的描寫看,他可能是一位俊(jun)朗英(ying)武的瀟灑(sa)小生,結果(guo)被貶下(xia)塵(chen)世后投錯了胎,化為豬身(shen)。
這樣(yang),他在蠢笨中(zhong)帶點兒(er)機靈,憨態里(li)洋溢(yi)幽默,便是自(zi)然(ran)而然(ran)的事情。竺洪波認為,八(ba)戒的幽默源自(zi)其率真的本性(xing)。
“他的性(xing)情里(li),始終保(bao)持著一股懵懂的天真,無論遭遇(yu)(yu)如(ru)何的挫折,都抱著一顆蠢(chun)蠢(chun)欲動的心,并因(yin)此(ci)受到各種花式懲罰。”竺洪波說,比(bi)如(ru)遇(yu)(yu)到點兒困難,就動不動要“分行李”,回鄉與高(gao)小姐重(zhong)續(xu)前(qian)緣(yuan)。
加(jia)上(shang)他既膽小(xiao)又冒失,但行為舉止(zhi)一直在人(ren)類大善(shan)的界(jie)限之內,所以(yi)當(dang)他因過失受到懲(cheng)罰時(shi)(shi),就會產生不小(xiao)的喜劇效果(guo),讓旁觀者又氣又笑,同時(shi)(shi)原諒了他那一絲癡心妄想。
所(suo)以說(shuo),八戒是(shi)以自貶、自虐的(de)(de)方(fang)式為大家提(ti)供快樂,他是(shi)取經(jing)路上的(de)(de)一(yi)枚開心果。
如(ru)今在網絡(luo)上,很多人從職場角度(du)出發,對師徒四人做出各種有趣的解讀。竺洪波認為(wei),唐僧(seng)師徒為(wei)了(le)取(qu)經這個目(mu)標,組合(he)在一起,確實(shi)可說是一個團隊。

圖片來源:《西游記》視頻截(jie)圖
“他們的(de)經歷也告訴我們,團隊有分工,做(zuo)好自己(ji),其效(xiao)率(lv)就是1+1大(da)于(yu)2。”他說,此外,對(dui)團隊而言,挫折不算什(shen)么,只要目標還(huan)在(zai),勝利往往就在(zai)再堅持一下的(de)努力之中。
作者謎團與版本流變
大名鼎(ding)鼎(ding)的(de)《西游記》貢獻了(le)(le)出色的(de)小說文本(ben),不過,也給人們(men)留下了(le)(le)不少謎團。其中,“作者(zhe)究竟是”誰當推第一,已成四百(bai)年來曠日持久(jiu)的(de)一樁(zhuang)公案(an)。
竺洪波說(shuo),萬歷二十年金(jin)陵(ling)世德堂本《西游記》問世之(zhi)際,即告作(zuo)者(zhe)佚名。以后陸續(xu)出現過許多不同的(de)作(zuo)者(zhe)署名。吳承恩為《西游記》作(zuo)者(zhe),是由魯迅、胡適和董作(zuo)賓(bin)等現代學者(zhe)考定的(de)。
在中國小說史上,這種作者佚名的現(xian)象并不是(shi)稀奇事(shi)。現(xian)在流行的《西游記》,作者通常(chang)署(shu)為吳(wu)(wu)承恩,風行海內外的央視86年版(ban)電視劇《西游記》也(ye)標(biao)出原著作者為吳(wu)(wu)承恩。
有(you)意思的是,《西游記》曾長(chang)期被掛在宋元間(jian)著名(ming)(ming)道士(shi)邱處機名(ming)(ming)下(xia),后來(lai)才真相大白。原來(lai)邱處機著有(you)《長(chang)春(chun)真人西游記》,但這與百回(hui)本小說《西游記》實為同(tong)名(ming)(ming)異書。
所以 ,竺洪波認為(wei),“吳(wu)著”說經(jing)歷了(le)百(bai)年演進,目前已構(gou)筑起相當嚴謹的(de)證據(ju)鏈(lian),其中(zhong)不乏諸如《射(she)陽先生存稿》和(he)吳(wu)承恩(en)墓地(di)等(deng)一(yi)些新發(fa)現的(de)“權威性”文(wen)獻(xian)和(he)出(chu)土文(wen)物(wu)。所以在眾(zhong)多《西(xi)游記》作者(zhe)候選人中(zhong),當數吳(wu)承恩(en)具有最大的(de)可(ke)能性。
由于(yu)《西游記(ji)》受(shou)到歷(li)代(dai)(dai)讀者的廣泛歡迎,書市(shi)競相翻刻,相繼相衍,從(cong)而形(xing)成復雜(za)的版本系統。可大致分為明代(dai)(dai)版本、清代(dai)(dai)版本、當代(dai)(dai)通行本三(san)大主要類(lei)別。
在(zai)版本(ben)(ben)(ben)方面(mian),明代世德堂本(ben)(ben)(ben)是(shi)百(bai)回(hui)本(ben)(ben)(ben)《西游(you)記(ji)》誕生(sheng)的標志,還是(shi)最重要(yao)的《西游(you)記(ji)》善本(ben)(ben)(ben),現在(zai)書(shu)市所見各種《西游(you)記(ji)》大多是(shi)以它為底(di)本(ben)(ben)(ben)校勘整理的。
《西游(you)證道(dao)書(shu)》是清代(dai)版本(ben)的(de)代(dai)表作,增補“唐僧出世”故事(shi),補足了九九八十一難(nan)的(de)前四難(nan):遭貶(bian)、出胎、拋江、報冤,而且很好(hao)地刻畫了唐僧堅毅、聰慧、勇往直前的(de)高僧形(xing)象。

《<西游記>通識》。中華書(shu)局(ju)2022年7月出版。
當代通(tong)行本則(ze)以人民(min)文(wen)學(xue)出版社整理本《西(xi)游(you)記》較(jiao)為著(zhu)名。
《西游記》可以怎么讀?
經典的(de)文(wen)學作品往往也是(shi)語言(yan)的(de)典范,有(you)人說《西(xi)游(you)記》“語言(yan)粗鄙”是(shi)不準(zhun)確的(de)。竺洪波(bo)認(ren)為,在(zai)中國(guo)文(wen)學史(shi)上,《西(xi)游(you)記》是(shi)不可多得的(de)文(wen)化典籍(ji),在(zai)今(jin)天依(yi)然(ran)要(yao)抱有(you)敬畏之心(xin)。
在他看來,《西游記》是(shi)中國(guo)文學史(shi)上的瑰(gui)寶,甚至(zhi)影響(xiang)到中國(guo)人的日常生活和語言表達。人們熟悉其(qi)中的人物(wu)和故事(shi),但它(ta)經歷了漫(man)長(chang)的形成(cheng)過(guo)程(cheng),有(you)其(qi)深厚(hou)的文化底(di)蘊,也有(you)其(qi)民間(jian)文學的特點,有(you)些地方不容易讀(du)通(tong)讀(du)透。
考慮到《西游記》是神(shen)話(hua)小說中的文學(xue)經典,因此,竺洪波在(zai)其新(xin)著《<西游記>通識(shi)》中提(ti)出(chu)一(yi)個觀(guan)點:我們的閱讀或(huo)許需要確立一(yi)種與神(shen)話(hua)文學(xue)相(xiang)適應的閱讀意識(shi),即“神(shen)話(hua)邏(luo)輯的奧(ao)秘”。
“如果將取經(jing)(jing)看成(cheng)一則如來佛設計的游(you)戲,那(nei)么唐僧(seng)就注定不能(neng)被(bei)吃掉,必須一步(bu)一個腳印丈量取經(jing)(jing)征途,完(wan)成(cheng)這出游(you)戲。”他(ta)說,“那(nei)也就不難(nan)理(li)解,孫悟(wu)空神通(tong)廣大(da),能(neng)夠騰(teng)云駕(jia)(jia)霧,但依然要歷時十四(si)寒暑(shu)苦度(du)九九八十一難(nan)。作品的先驗性邏輯規定,唐僧(seng)取經(jing)(jing)的功課,既不能(neng)省略,也不能(neng)‘代駕(jia)(jia)’。”
“對長篇作(zuo)品《西游(you)記》而言(yan),實(shi)現(xian)對文學名著(zhu)的整(zheng)(zheng)體觀覽,一方面(mian)要(yao)認識其多元價值,另(ling)一方面(mian)也要(yao)通(tong)過(guo)對某一部專書的整(zheng)(zheng)體閱讀,進(jin)一步了解相關學科特(te)征的目的。”關于文學通(tong)識教(jiao)育,竺洪波(bo)教(jiao)授(shou)如(ru)是(shi)說(shuo)。(完(wan))
- 2023-02-17“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在北京正式開展
- 2023-02-16在加速社會中重拾生活掌控感
- 2023-02-1630人×30書科普閱讀分享會系列活動收官
- 2023-02-15海上圖書船“望道號”來到約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