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古樓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新書發布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zhe) 高凱)21日,北京出版集(ji)團在北海公園漪瀾堂舉(ju)行《閱古樓 御刻(ke)三(san)希堂石渠寶笈(ji)法帖》新書發布(bu)會。
《閱古(gu)樓 御刻(ke)三(san)希堂(tang)石渠寶笈法帖》全(quan)套(tao)書共16卷(juan),分裝在4個書盒內,完整(zheng)收(shou)錄了(le)(le)495方(fang)石刻(ke)的內容。被認為填補了(le)(le)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書法藝術與石刻(ke)藝術相結合的空白。

《閱古樓 御刻三(san)希堂石渠(qu)寶(bao)笈法帖》新(xin)書發布。主辦方供圖
《閱古樓 御刻三(san)希堂石渠寶笈法帖(tie)》由北京出(chu)版集團攜手北海公園聯合(he)研發出(chu)版,包括全部495方石刻的高(gao)清圖片及其拓本,碑拓同冊(ce),原大呈(cheng)現,超高(gao)清印刷,這些石刻珍品(pin)向人們展示了豐富多(duo)樣的書(shu)法風格和(he)技巧,讓(rang)讀者既可以欣賞(shang)原物,又可以進行臨摹(mo)。
據悉,《閱(yue)古樓 御(yu)刻(ke)(ke)三(san)(san)希堂(tang)石渠寶(bao)笈法帖(tie)(tie)》源自北海公園閱(yue)古樓書法石刻(ke)(ke)。該石刻(ke)(ke)是(shi)我國保存(cun)自魏晉以來較為完整的古代書法石刻(ke)(ke)珍品集(ji)成,共495方(fang),每方(fang)石刻(ke)(ke)長95厘米(mi),寬(kuan)30厘米(mi),全名《御(yu)刻(ke)(ke)三(san)(san)希堂(tang)石渠寶(bao)笈法帖(tie)(tie)》,通(tong)稱《三(san)(san)希堂(tang)法帖(tie)(tie)》,是(shi)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宮廷編刻(ke)(ke)的一(yi)部大型書法叢帖(tie)(tie)。
據介紹,時(shi)乾隆帝敕(chi)命梁(liang)詩正等(deng)人(ren),編次內府所藏(zang)魏鐘繇至明代董其(qi)昌共135位書法家(jia)(含無名氏)的(de)墨跡,鉤模鐫刻,選材極(ji)精,共收(shou)340件(jian)楷、行、草書作品,另有題(ti)跋200多件(jian)、印章(zhang)1600多方,共編成32冊,總計(ji)約有9萬多字。該叢帖摹刻精良(liang),卷帙浩(hao)繁,堪(kan)稱“中國書法博物(wu)館”。
《閱(yue)古(gu)樓 御刻(ke)三希堂石(shi)渠寶笈法帖》由北海公園攜手(shou)北京出(chu)版(ban)集團聯(lian)合研發出(chu)版(ban),卷一(yi)內(nei)印有(you)30方石(shi)刻(ke),其余十五卷各印有(you)31方石(shi)刻(ke),完整收錄(lu)了495方石(shi)刻(ke)的內(nei)容。
據了解,國內(nei)目前出(chu)版的(de)(de)(de)《三希堂(tang)法帖》多(duo)為拓(tuo)片形式,鮮有(you)(you)石刻(ke)(ke)照片出(chu)版,495方石刻(ke)(ke)原大完整呈現的(de)(de)(de)更未曾(ceng)有(you)(you)過。此套書的(de)(de)(de)出(chu)版是北海公(gong)園(yuan)對園(yuan)內(nei)文物資源活化(hua)利用的(de)(de)(de)一次嘗試(shi),也(ye)是文化(hua)創意(yi)領域里所取得的(de)(de)(de)又一成果。(完)
- 2023-08-21中國敦煌學領域首本學術期刊《敦煌研究》創刊四十載:影響波及亞歐美
- 2023-08-21《上海市館藏革命文物精選》(第一輯)在滬發布
- 2023-08-21《浙江儒學通史》叢書發布 首次以通史形式梳理浙江儒學
- 2023-08-18聚焦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改革《戶田產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