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江南煙火》追尋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間飲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wang)記者(zhe) 李劍平)11月3日(ri),上海大學歷史系博士(shi)生鄒賾韜帶著(zhu)他(ta)觀(guan)察(cha)民(min)間(jian)飲食(shi)、描寫江(jiang)南人文的(de)新書《江(jiang)南煙(yan)火:有(you)滋有(you)味的(de)百年民(min)間(jian)飲食(shi)》亮相(xiang)寧波(bo)國際(ji)會(hui)展(zhan)中心,成(cheng)為(wei)第(di)八屆浙江(jiang)書展(zhan)首場分享(xiang)會(hui)。
在分(fen)享會(hui)現(xian)場,中國城市史(shi)研究會(hui)會(hui)長熊月之(zhi)說,當代所(suo)謂的“江南”是行政地理和社會(hui)經濟區域概念,也是一個(ge)與(yu)百姓民(min)生息息相(xiang)關、展示多元文化內涵的人文空(kong)間意涵。《江南煙火》以(yi)嚴謹(jin)歷史(shi)學(xue)、民(min)俗學(xue)視角,把(ba)以(yi)往史(shi)學(xue)書寫較(jiao)少的民(min)間飲食“復活(huo)”,為(wei)全面、深刻認識和親近(jin)江南,開辟了新的渠(qu)道。

《江南煙火: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間飲食》分(fen)享會。 受訪(fang)者 提供
“透過美(mei)食,可以窺(kui)察到(dao)江南文(wen)(wen)化、傳統生活的種種面相,實現(xian)‘由一到(dao)多’的沉浸式江南人(ren)文(wen)(wen)體驗。”中國人(ren)類學會副(fu)會長(chang)、廈門大(da)學文(wen)(wen)化發展研究院院長(chang)張先(xian)清把(ba)《江南煙火》比作一次“解碼、編碼再解碼”的知(zhi)識生產過程說,它把(ba)百(bai)年前不同時(shi)空的江南民間(jian)飲食信息“碎片”,進(jin)行辯證梳(shu)理,繼而用(yong)有趣而不失深度的筆法(fa)完整敘事。
飲食作(zuo)家(jia)三(san)(san)三(san)(san)則從廚藝的角度說(shuo),這(zhe)是一(yi)部“行動指南”,比如東坡肉(rou),現在為(wei)什么(me)用(yong)瓦罐燒(shao)就沒老底子那么(me)香?這(zhe)個細節讓人(ren)產生強烈的好奇,原(yuan)來是豬(zhu)肉(rou)本身少了一(yi)些(xie)誘人(ren)的“老味(wei)道”。
- 2023-11-08美文 美書 美園——陳從周《說園》
- 2023-11-08《如何搞好調查研究》出版發
- 2023-11-08《向西而歌》追憶400位上醫人西遷往事,再現當年群星閃耀的醫界
- 2023-11-08兒童版《故宮日歷》:這個故宮“時光寶盒”,值得每個孩子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