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走進三晉大地 揭開巴國神秘面紗
原標題:“巴文化”走進(jin)三(san)晉(jin)大地(di) 揭開巴國神秘面紗(sha)
山西博物(wu)(wu)院與(yu)重慶(qing)中國三峽博物(wu)(wu)館(guan)、重慶(qing)市文物(wu)(wu)考古研究院、四川(chuan)博物(wu)(wu)院、湖(hu)北省(sheng)博物(wu)(wu)館(guan)、宜(yi)昌博物(wu)(wu)館(guan)等5家文博單位聯合舉辦的(de)“巴從西南(nan)來——巴人的(de)歷史與(yu)文化特展”29日(ri)在山西青銅(tong)博物(wu)(wu)館(guan)開展。

11月29日,“巴從(cong)西南來(lai)——巴人(ren)的歷史與文化特展(zhan)”在(zai)山西青銅博(bo)物館開展(zhan)。 胡(hu)健(jian) 攝
本次展品以青(qing)銅器(qi)為主,輔以陶器(qi)、石器(qi)、玉器(qi)等(deng),共計約160件,主要(yao)來自重慶涪(fu)陵小田(tian)溪、云陽李(li)家壩、萬州(zhou)大(da)坪、九龍坡(po)冬筍壩、開州(zhou)余家壩、湖北(bei)宜昌路家河、中堡島(dao)等(deng)典型(xing)巴文化遺(yi)存文物(wu),距今約兩千多(duo)年。
展覽分為“巴人·巴國”“巴人·巴俗”和“巴人·余(yu)韻(yun)”三個單元,從(cong)巴人的(de)視角為山西民眾揭開巴文化的(de)神秘面(mian)紗。

“巴從西(xi)南(nan)來(lai)——巴人的(de)歷史與文(wen)化特展”中的(de)巴國(guo)符號。胡健 攝
早在4000多(duo)年前,以(yi)剛勇尚(shang)武著稱的巴(ba)族(zu),就(jiu)已經出現于(yu)中國的西南大地(di)。這支古老的族(zu)群,因(yin)參與翦商有功(gong),于(yu)周初在漢水流(liu)域分邦建國。此后(hou),巴(ba)國歷經遷徙逐漸占據四川(chuan)盆地(di)東部,戰國時達到鼎盛。
一件出(chu)土于重慶武隆的(de)虎鈕?于是當(dang)時巴國(guo)的(de)軍(jun)樂(le)器,這件青銅器通高49厘(li)米、肩(jian)寬25.5厘(li)米,頂(ding)部塑(su)造了一只虎的(de)形象,這與當(dang)時巴人對虎崇(chong)拜(bai)息(xi)息(xi)相關,虎形元素在(zai)巴國(guo)出(chu)土的(de)器物中隨處可見。

出土于重(zhong)慶(qing)武隆(long)的虎鈕?于。胡(hu)健 攝(she)
重慶(qing)中(zhong)國(guo)三峽博物(wu)館(guan)副研究員王(wang)麒越(yue)介紹,早期(qi)(qi)虎鈕?于作(zuo)為(wei)樂器使用,它不像編鐘可(ke)以發(fa)(fa)出多(duo)個(ge)音節(jie),而(er)是懸掛(gua)起來通過共(gong)振發(fa)(fa)聲。到了(le)西漢時期(qi)(qi),?于多(duo)用來祭祀。此外(wai),從(cong)一些(xie)出土(tu)的(de)兵器也(ye)可(ke)看到,巴國(guo)兵器具有(you)典型的(de)西周風格,但實際(ji)上這些(xie)器物(wu)已經到了(le)戰(zhan)國(guo)晚期(qi)(qi)到西漢早期(qi)(qi),說(shuo)明(ming)巴國(guo)對西周王(wang)朝非(fei)常(chang)效忠,器物(wu)上也(ye)具有(you)明(ming)顯的(de)追慕(mu)先祖的(de)風格。
本次(ci)展覽展期自2024年11月29日(ri)至2025年3月16日(ri)。
- 2024-11-29第五屆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啟動 以“文”會友促融合
- 2024-11-29廣東廣州:云蘿植物園開園迎客
- 2024-11-29黃山迎冬雪 徽商故里“非遺”寵客邀客冬游
- 2024-11-29“最潮”旅游動車亮相三亞 帶來全新乘車體驗
西北(bei)角(jiao)
中國甘(gan)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xue)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