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琵琶樂古今——馬成虎的敦煌壁畫樂器復原故事
新華(hua)社蘭州2月17日電 題:反彈琵琶樂古今——馬成虎的(de)敦(dun)煌(huang)壁畫樂器(qi)復原故事
新華社(she)記者(zhe)張玉(yu)潔
房號是敦(dun)煌、羅馬、拜占(zhan)庭,陳列室里有笙、阮、箜篌,墻(qiang)上掛(gua)著(zhu)敦(dun)煌壁畫臨摹品。走(zou)進甘肅(su)絲綢之(zhi)路文化(hua)創(chuang)意工場(chang),就像開啟了一(yi)場(chang)通往絲路古(gu)道的穿(chuan)越(yue)旅行。
35歲的馬成虎是文(wen)創(chuang)工場的總經理。他(ta)曾(ceng)留學英國,在那里(li)感受到文(wen)創(chuang)產業的魅力。2018年甫一上任,他(ta)就接到了一個“穿越”任務——復原敦煌壁(bi)畫中的樂器。
自公(gong)元366年開始營建的(de)敦煌(huang)(huang)莫高窟,被(bei)稱為(wei)古代社會的(de)百科全書(shu)。據專家統計,敦煌(huang)(huang)壁畫中的(de)樂(le)器數量有6000余件。反彈琵琶(pa)伎樂(le)天(tian)是(shi)很(hen)多人心中的(de)“敦煌(huang)(huang)模樣”。
“要讓壁畫中(zhong)的(de)樂器(qi)‘活(huo)’起來(lai)(lai),既需要潛心研究的(de)專(zhuan)家,也要找到能把(ba)樂器(qi)做出來(lai)(lai)的(de)好(hao)匠人。我們要做轉化成果(guo)的(de)‘橋’。”馬成虎說。
馬成虎團隊與專注敦(dun)煌(huang)樂(le)舞研究的敦(dun)煌(huang)研究院(yuan)研究館(guan)員鄭汝(ru)中深入溝通。從20世紀80年代起,鄭汝(ru)中就不斷嘗試樂(le)器復原。
“如今,鄭(zheng)老(lao)師(shi)年事已高,我們(men)復原樂(le)器既是(shi)繼承鄭(zheng)老(lao)師(shi)的學(xue)術(shu)夢想(xiang),也是(shi)一(yi)種(zhong)搶救性保(bao)護。”馬成虎說。
復原(yuan)壁畫中的(de)古樂器何(he)其難也!江(jiang)蘇揚州(zhou)、河(he)南(nan)蘭考、河(he)北饒陽……全國(guo)聞(wen)名的(de)樂器生產(chan)基地,都留下了這些(xie)年輕人的(de)腳步(bu)。缺乏先(xian)例(li)、無(wu)法量產(chan)、難以音形兼具,制琴(qin)師(shi)傅(fu)們一(yi)次次回絕。
最(zui)難復原(yuan)的(de)樂器(qi)是花邊阮。莫高(gao)窟第220窟記錄下的(de)這(zhe)種失傳樂器(qi),共鳴(ming)箱(xiang)的(de)邊緣呈(cheng)7瓣(ban)弧形,就像(xiang)盛(sheng)開(kai)的(de)花朵(duo)。
幾經(jing)打聽,他(ta)們(men)找到遠在揚州(zhou)的(de)(de)琴箏研制(zhi)專家(jia)田(tian)步高。令他(ta)們(men)沒想到的(de)(de)是,田(tian)步高拿出了幾封泛黃的(de)(de)信箋。原(yuan)來30多年前(qian),鄭汝(ru)中就與他(ta)通信,希望他(ta)將壁(bi)畫(hua)中的(de)(de)樂器(qi)做成(cheng)實物。由(you)于經(jing)費短缺等原(yuan)因,當(dang)時復原(yuan)出的(de)(de)樂器(qi)雖(sui)然形似,卻無法演奏(zou)。
30多年過去,看到(dao)一代代人為復(fu)原(yuan)敦煌壁畫中的(de)樂器(qi)而不(bu)(bu)斷努力(li),田步高(gao)很是感動,便毫(hao)不(bu)(bu)猶豫地攬下(xia)了(le)別人都不(bu)(bu)接的(de)“瓷器(qi)活”。他幾(ji)乎(hu)停下(xia)了(le)廠里的(de)正常工作,調(diao)集最(zui)(zui)有經驗的(de)制琴師傅(fu)、尋找最(zui)(zui)適宜的(de)木料,反復(fu)試(shi)制。
“制作花邊阮十分勞神(shen)費(fei)力。弧形共鳴箱不能用機器車(che),只能一點點手工刨。”馬成虎說。
2018年8月的一(yi)(yi)個大(da)雨天,載著(zhu)復原(yuan)樂(le)器的大(da)車,來到敦煌(huang)藝(yi)術館。箱子一(yi)(yi)個個打開,一(yi)(yi)件又一(yi)(yi)件壁畫中的樂(le)器出現在眼前,其中就包括(kuo)最難復原(yuan)的樂(le)器——花邊阮。
“太震(zhen)撼了!彈撥、吹奏(zou)、打擊、拉弦4大類97種245件樂器,共2套。幾乎和壁(bi)畫里一模一樣,聲(sheng)音也好聽極了。”馬成虎說(shuo)。
腿腳不(bu)靈便的(de)(de)鄭汝中從早看(kan)到晚,一件(jian)件(jian)試音,不(bu)停地說著“感謝”。敦(dun)煌研(yan)究院的(de)(de)美(mei)術工作者(zhe)又在樂器(qi)上(shang)繪出壁(bi)畫(hua)圖像,讓樂器(qi)更添“敦(dun)煌韻味”。
2018年9月,第三(san)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ji)文化博(bo)覽會上(shang),“敦煌壁畫古樂(le)器復原展”一經亮相便驚艷全場。琴、箏、瑟、琵琶、箜篌、篳篥……當這些詩(shi)書、壁畫中出現的樂(le)器重現眼前時,觀眾(zhong)驚嘆連連。
2019年1月(yue),這批(pi)樂(le)器在維也納中國(guo)新年音樂(le)會上奏響。絲(si)綢之路的(de)盛大與優美,以音樂(le)的(de)形式展(zhan)現(xian)給外國(guo)友人。
回顧敦(dun)(dun)煌壁(bi)畫古樂器復原經(jing)歷,馬成虎說,團隊所做的(de)工作更像是“翻(fan)譯(yi)”——把古老(lao)的(de)敦(dun)(dun)煌講(jiang)給今(jin)人聽(ting)、把厚(hou)重的(de)敦(dun)(dun)煌講(jiang)給大眾聽(ting)。
“我(wo)們通過(guo)市場化(hua)手段,將研究者的學術成果(guo)轉化(hua)為大眾喜聞樂見(jian)的文化(hua)產品。在講好敦煌(huang)故事(shi)的同時,也推動了展(zhan)覽、演(yan)藝及其他商業(ye)活動。”他說(shuo)。
如今,復原敦(dun)煌壁畫中的“神獸”等項目,正在文創工場(chang)孵化。
馬成虎說,歸國(guo)留學青年(nian)在(zai)推動(dong)中(zhong)華優秀傳(chuan)統文化創造(zao)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優勢獨具。
“我們自小浸潤在(zai)(zai)中華(hua)文(wen)化(hua)中,又在(zai)(zai)國外拓展了視(shi)(shi)野、增長了本領。在(zai)(zai)創(chuang)造性轉化(hua)過程(cheng)中,運用多元視(shi)(shi)角,學(xue)會(hui)從(cong)市場角度‘反彈(dan)琵琶’,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燦爛的東方文(wen)化(hua)。”他(ta)說。
相關新聞
- 2020-12-03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 2020-10-29敦煌壁畫精品展走進甘肅中醫藥大學 再現古絲路神韻
- 2019-10-10千年敦煌壁畫中的農耕圖:80余幅“人間生活”栩栩如生
- 2019-05-21民間藝人巧繪“莫高窟”:將敦煌壁畫搬上黃河奇石
精彩推薦
- 【隴人相】“98”后客運員孫佳奇:春運路上的新青年
- “天鏡·甘肅”實現對“天擎”全方位監控
- 蘭州車站:用心守護“開往春天的列車” 做好旅客節后返程運輸
- 《中新觀隴·微視界》“黃”河哪兒去了?守護者說
- 春節假期甘肅省實現旅游收入45.3億元 共接待游客712萬人次
- 游敦煌 過大年
- “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
-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迎新春文藝演出亮相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