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說《親愛的風箏》借非遺技藝講述民間工藝匠心
原標題:兒童小說《親(qin)愛(ai)的風箏》借非遺技(ji)藝(yi)講述民間(jian)工藝(yi)匠心
中新網濟南7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一個風(feng)箏的(de)傳(chuan)奇,兩代人心里的(de)非遺”——兒(er)童小說(shuo)《親愛的(de)風(feng)箏》圖書分享會在第32屆全國(guo)圖書交易(yi)博覽(lan)會上舉行。該書是(shi)作者(zhe)魯鳶(yuan)南(nan)兒(er)童小說(shuo)創作的(de)處(chu)女(nv)作。
《親愛的風(feng)箏(zheng)》是第三屆接力杯“曹文軒(xuan)兒童小(xiao)說獎”銀獎作(zuo)(zuo)品。作(zuo)(zuo)者以家鄉山東(dong)濰(wei)坊為小(xiao)說背景,緊(jin)緊(jin)圍繞(rao)非遺——風(feng)箏(zheng)制作(zuo)(zuo)技藝這(zhe)個主題,書寫(xie)少(shao)女楊青青與楊婆(po)婆(po)從不了解、不喜歡對方,到她們在制作(zuo)(zuo)“龍(long)頭蜈(wu)蚣”風(feng)箏(zheng)的過(guo)程中(zhong)彼此溫(wen)暖和療愈的故事。

《親愛的風箏》書影。 接力出版社供圖
兒童(tong)文(wen)學(xue)作家(jia)、魯迅文(wen)學(xue)院副院長(chang)、接(jie)力杯“曹(cao)文(wen)軒(xuan)兒童(tong)小說獎(jiang)”評(ping)委李東(dong)華表示,作為一(yi)個從(cong)山東(dong)濰坊(fang)(fang)走出去的(de)(de)(de)游子,“風箏”一(yi)詞飽含濃郁的(de)(de)(de)鄉愁,同時也(ye)是濰坊(fang)(fang)的(de)(de)(de)一(yi)張文(wen)化名片。《親愛的(de)(de)(de)風箏》用充滿詩意的(de)(de)(de)語言、巧妙新(xin)穎的(de)(de)(de)構思,把風箏這項非(fei)遺傳承、少女楊青(qing)青(qing)的(de)(de)(de)成長(chang)、風箏大師遺孀楊婆(po)婆(po)的(de)(de)(de)內心(xin)療愈,十分(fen)妥帖自(zi)然地融會在一(yi)起,讓這個有(you)些沉(chen)重(zhong)的(de)(de)(de)故事,像(xiang)風箏一(yi)樣(yang)輕(qing)盈地飛起來,承載著樸素(su)而美好的(de)(de)(de)溫情(qing)、民間工(gong)藝(yi)的(de)(de)(de)匠(jiang)心(xin)。
接力出(chu)版社少兒分社社長(chang)李雅寧說,作(zuo)者(zhe)將風(feng)箏(zheng)非遺納(na)入兒童小說創作(zuo)之中(zhong),交織呈現兩(liang)代人(ren)的(de)內心(xin)波瀾、命運(yun)浮沉,讓風(feng)箏(zheng)通過文(wen)學作(zuo)品被更多讀(du)者(zhe)了解,也(ye)引發(fa)讀(du)者(zhe)思考如(ru)何更好地傳(chuan)承與發(fa)揚中(zhong)華傳(chuan)統(tong)文(wen)化。

濰坊風箏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紅衛帶領小讀者一起體驗了風箏制作技藝。 接力出版社供圖
據悉(xi),接(jie)力(li)杯“金波幼兒(er)文(wen)學獎(jiang)”、接(jie)力(li)杯“曹文(wen)軒兒(er)童小說獎(jiang)”啟動(dong)以來,六年舉辦(ban)了三屆評選工作(zuo),現已(yi)出版(ban)獲獎(jiang)及優秀作(zuo)品44種(zhong),圖書發行量124萬冊。接(jie)力(li)杯“雙獎(jiang)”已(yi)出版(ban)的作(zuo)品中,已(yi)有27種(zhong)作(zuo)品輸出到美(mei)國、韓國、埃及、黎(li)巴嫩、馬(ma)來西亞、越(yue)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產生了一定的國際(ji)影響。
第四(si)屆接力杯“雙獎”征稿正(zheng)在進(jin)行(xing)中(zhong),將于(yu)2025年6月10日截稿。
- 2024-07-11塞罕壩上的“童年樹”
- 2024-06-06傾心書寫“童心之善”——讀兒童小說《我的世界》
- 2024-06-03兒童文藝,跨越時空的魅力
- 2024-05-29《當西游記遇見科學》:跨學科主題的出版新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