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歸來》:千古名篇“窯洞對”
原(yuan)標題:《延安歸來》:千古(gu)名篇“窯洞對”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黃炎培(pei)、章伯鈞、傅斯年等(deng)6人組成國民參政員訪問團赴(fu)延安, 受到毛澤東、朱(zhu)德、周恩來、葉劍英等(deng)中共(gong)領導人的熱(re)烈歡迎 )
黃炎培是當時著(zhu)名的(de)教育家、愛國(guo)民(min)主人士(shi),中(zhong)國(guo)民(min)主建國(guo)會的(de)創始人。短短5天的(de)延安之行(xing),對當時年(nian)近古稀的(de)黃炎培來說(shuo),像一道(dao)沖(chong)擊波(bo),讓他對中(zhong)國(guo)的(de)光明前途有了新(xin)的(de)信心,人生站上了新(xin)起點(dian)。

(回到重(zhong)慶之后,黃炎培便(bian)立即整(zheng)理(li)思緒,將(jiang)5天的(de)經歷(li)感受,形成書稿《延安歸來》)
站在中(zhong)華民族(zu)歷史(shi)選擇的(de)關(guan)口,這本薄薄的(de)小冊子,給(gei)全國(guo)同胞展示了(le)延安和中(zhong)國(guo)共產黨人的(de)真實風貌。

(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yan)安后所寫的《延(yan)安歸來》一書,記述了“窯洞對”的內容(人(ren)民網))
呼喚民主團結之先聲
8月7日,《延(yan)安歸來》由重慶(qing)國訊(xun)書(shu)店出版,重慶(qing)南(nan)岸潤(run)華印(yin)書(shu)館印(yin)刷,初版2萬冊。這(zhe)本74頁的小冊子,內容分為3個部(bu)分:
第一部分是“延(yan)安(an)歸來答客問(wen)”,回答了10個重(zhong)要問(wen)題,包括延(yan)安(an)之(zhi)行的(de)動機、去(qu)延(yan)安(an)的(de)名義、對大(da)局的(de)看法、對延(yan)安(an)的(de)觀感、延(yan)安(an)的(de)政治(zhi)作風、與中共領導人談話的(de)經(jing)過、國(guo)共合(he)作的(de)前途(tu)等(deng)。
第二部分(fen)是作者在(zai)延安五日(ri)所寫的日(ri)記(ji)。
第三(san)部分是作者訪問延(yan)安有(you)感而作的《自重慶(qing)之延(yan)安》《延(yan)安去(qu)》兩首詩。
在(zai)書(shu)中(zhong),黃炎培(pei)申明(ming)“我(wo)們(men)不是第三(san)者,不是和事佬(lao),我(wo)們(men)也(ye)是國(guo)民,我(wo)們(men)是有主(zhu)張的”“問題的利(li)害(hai),已經明(ming)明(ming)白(bai)白(bai),更(geng)沒有懷(huai)疑的余地(di)的了。吾人(ren)服務,茍利(li)于(yu)國(guo),成敗(bai)應非所計”。其(qi)拳拳愛國(guo)之情,溢(yi)于(yu)紙上。
8月9日,《新(xin)(xin)華日報》在頭(tou)版上方中(zhong)央位置刊登新(xin)(xin)書廣告,廣告中(zhong)將《延安歸來》概要為《延安五日記(ji)》。
這第一版廣告(gao)標語為“凡是(shi)關心團結(jie)問題的(de)人士值得一讀”。
8月10日,又在頭版左上方最醒目的位置刊登廣告。第一行便祭出“民(min)主、團結”兩大關鍵(jian)詞。
這一期的廣告標語略有不同,改為:“凡關心民(min)主團結的人士值(zhi)得(de)一讀(du)!”
8月(yue)19日,還是在頭版,還是在最醒目(mu)的左上方,繼續刊登廣告,廣告標語(yu)改(gai)為宣(xuan)言:“民(min)主(zhu)團結贏(ying)得了戰爭,更要贏(ying)得和平!”
伴隨著(zhu)《新(xin)華日報》強勢(shi)響(xiang)亮的(de)推廣,幾天內,2萬冊(ce)《延安(an)歸來(lai)》就(jiu)被搶購一(yi)空,成為(wei)大后(hou)方轟(hong)動一(yi)時的(de)暢(chang)銷書。
這(zhe)本書在中華大地(di)上(shang)產生了重(zhong)大影(ying)響,這(zhe)是黃炎(yan)培在歷(li)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作出(chu)的正確(que)抉(jue)擇,也是中國共產黨統一(yi)戰(zhan)線工作的一(yi)個(ge)成功范例。

(毛澤東在窯洞中寫作(人(ren)民網))
講述“周期率”之問答
《延安歸(gui)來(lai)》一書,最為后世稱(cheng)道的(de),就(jiu)是黃炎培首次向社會(hui)公開披露了在(zai)延安窯(yao)洞中誕生(sheng)的(de)“歷(li)史周期率”之問(wen)。
在“延安(an)歸(gui)來答客問”一節中,詳(xiang)細(xi)記述了7月(yue)4日下午與(yu)毛澤東在窯洞里的(de)一次長談。
毛澤東問(wen)黃(huang)(huang)炎(yan)培(pei)來延安幾天感(gan)想怎樣(yang)?黃(huang)(huang)炎(yan)培(pei)引用《左傳(chuan)》《中庸》等典章,提出了“周期率之(zhi)問(wen)”:
“我(wo)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shuo),所(suo)親眼(yan)看(kan)到的,真所(suo)謂(wei)‘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yi)人,一(yi)家(jia),一(yi)團(tuan)體,一(yi)地方,乃至一(yi)國,不少(shao)單位都(dou)沒能(neng)跳(tiao)出這周(zhou)期率(lv)的支配力。
大(da)凡初時聚精會(hui)神,沒(mei)有一事不用心,沒(mei)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cong)萬死中覓取一生(sheng)。繼而(er)環境漸漸好轉了(le),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le)。
有(you)的因為歷時長(chang)久,自然地惰性發作(zuo),由少(shao)數演(yan)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you)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
也(ye)有(you)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de)擴大,有(you)的(de)出于(yu)自然發展,有(you)的(de)為功業欲所驅(qu)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yu)應付的(de)時候,環境(jing)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li)不免趨(qu)于(yu)薄弱了。
一部歷史,‘政怠(dai)宦成’的(de)(de)也有(you),‘人亡(wang)政息(xi)’的(de)(de)也有(you),‘求榮取辱(ru)’的(de)(de)也有(you)。總之(zhi)沒有(you)能跳(tiao)出這周(zhou)期率(lv)。中(zhong)共諸君從過(guo)去到現(xian)在,我略略了(le)解的(de)(de)了(le)。就是希(xi)望找出一條新路(lu),來跳(tiao)出這周(zhou)期率(lv)的(de)(de)支配。”
毛澤(ze)東從(cong)容答(da)道:“我們已(yi)經找到新路(lu),我們能(neng)跳出這周期(qi)率。這條新路(lu),就(jiu)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lai)監督(du)政府(fu),政府(fu)才(cai)不敢(gan)松懈。只有人人起來(lai)負責,才(cai)不會人亡政息。”
“歷(li)史周(zhou)期率”之問深深地鐫刻在歷(li)史年輪(lun)上(shang),成為中國共產黨時(shi)時(shi)自(zi)警自(zi)省(sheng)的一面鏡子。

來源|《學(xue)習時報》2022年2月14日
- 2022-04-12海倫·斯諾的“工合”卡通畫
- 2022-04-12人文始祖話彩陶
- 2022-04-12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實證——解碼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 2022-04-11《夢幻涼州》,走進武威的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