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陶塤吹出穿越千年的國樂之聲
原(yuan)標題:小小陶塤(xun)吹出穿越千年的國樂之聲(sheng)

2024年(nian)9月3日,圖為(wei)關(guan)振國(guo)吹奏(zou)陶塤。九(jiu)美旦增 攝(she)
中國甘肅網9月5日訊 據中新網甘(gan)肅新聞報道(記者 王牧雨 劉瀟)陶塤是(shi)距今3800多年前的火燒溝遺址(zhi)出現(xian)的我(wo)國最(zui)古老的吹奏樂(le)器之(zhi)一(yi)。1976年玉(yu)門市清泉鄉火燒溝文化遺址(zhi)出土了二(er)十多個(ge)制作精(jing)美(mei)、形似魚形、音(yin)色古樸、精(jing)致典雅的陶塤,它的旋律幽深(shen)、醇厚、悲壯、哀婉,形象表達出人們(men)思想感情和(he)喜怒哀樂(le)。
當日,由(you)中國新聞(wen)社甘肅(su)分社發起的“中新觀(guan)隴·酒(jiu)泉國際傳播交(jiao)流宣傳周”聯動融合采(cai)訪團一行來到玉門(men)市(shi)。
由于(yu)陶塤制(zhi)(zhi)(zhi)作(zuo)習藝(yi)周期長,勞動(dong)強度大,年輕人多不愿學習,另外受歷(li)史、經濟等多方因素的(de)影(ying)響,其技(ji)藝(yi)已經瀕臨后繼無人的(de)慘淡局面。為了(le)使玉門陶塤制(zhi)(zhi)(zhi)作(zuo)技(ji)藝(yi)得以(yi)傳承,玉門市投入了(le)專項資金用于(yu)玉門陶塤制(zhi)(zhi)(zhi)作(zuo)的(de)技(ji)藝(yi)開(kai)發、仿(fang)古制(zhi)(zhi)(zhi)作(zuo)等工作(zuo)。
“這些年來,通(tong)過制塤開發文創產(chan)品,成立非遺工坊,讓更多的(de)人領略到(dao)了塤的(de)魅力,感受到(dao)了中(zhong)華文化的(de)深厚底蘊,而制塤技藝的(de)傳承需(xu)要融(rong)古通(tong)今,必須通(tong)過一代又一代的(de)年輕人傳承下去。”玉(yu)門陶塤制作技藝第四代傳人關振國說(shuo)。

圖為魚(yu)形陶塤。九美旦增 攝
2017年,《玉門(men)陶(tao)塤制(zhi)作技(ji)藝》被甘(gan)肅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pi)省級非遺(yi)保護名錄。同時,關振國(guo)被評為玉門(men)市非物質文化(hua)陶(tao)塤制(zhi)作傳承人。
關振(zhen)國表示,希望能把陶(tao)塤制作和(he)吹奏納入當地學(xue)校(xiao)美術(shu)課(ke)和(he)音樂課(ke)程,讓這門古老的(de)文化永久傳(chuan)承。“從民間(jian)來,到民間(jian)去。讓非(fei)遺獲得持(chi)久生(sheng)命力,是(shi)非(fei)遺保護傳(chuan)承最堅(jian)實的(de)基礎。”關振(zhen)國說(shuo)。
在玉門市(shi)文化館的陶(tao)塤(xun)制作工坊,加拿大(da)搜羅傳媒總裁(cai)陳林現場體(ti)驗陶(tao)塤(xun)的拉坯工藝(yi)。“看似小小一個器(qi)物,從細軟陶(tao)土變成(cheng)可以(yi)吹奏出優美(mei)音(yin)樂(le)的樂(le)器(qi)還(huan)是非常需要時間和耐心去(qu)打磨(mo)的。”陳林說。
參觀結束后,華媒代表們(men)紛紛將陶塤(xun)的制作技藝(yi)和陶塤(xun)演奏者的表演上(shang)傳至網(wang)絡,希望能夠(gou)讓更多(duo)人能夠(gou)了(le)解和感受玉(yu)門古城(cheng)中這項(xiang)古老而精(jing)美(mei)的非(fei)遺魅力。(完)
- 2024-09-05涇川薛舉城見證一段風云激蕩的歷史
- 2024-09-05故鄉的樹
- 2024-09-04史海揭秘丨全網熱議孫悟空的緊箍,究竟長啥樣?
- 2024-09-04古史萃丨話說“戒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