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展朱子文化 朱子故里再頒“文脈獎”

圖為(wei)兩岸嘉賓參觀考亭(ting)書院石(shi)牌坊(fang)。 葉國寶 攝(she)
中新網南平7月26日電 (葉國(guo)寶 張麗君)25日晚,第五屆中國(guo)·朱子故里“文(wen)脈獎”頒獎大會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考亭書院舉行,海峽兩岸200多位嘉賓與會。

圖(tu)為(wei)參加(jia)第五屆“文脈(mo)獎(jiang)”頒獎(jiang)大會的兩岸嘉(jia)賓合(he)影留念。 葉國寶 攝(she)
南平(ping)是(shi)朱(zhu)子故里和理(li)學(xue)搖籃。考(kao)亭(ting)書院(yuan)是(shi)朱(zhu)熹創辦的(de)最后一(yi)(yi)所書院(yuan),也是(shi)他的(de)終老之地。朱(zhu)熹在(zai)(zai)此承(cheng)續道統,規范祭祀,著書立(li)說,講學(xue)授徒,構建了(le)博大精深的(de)理(li)學(xue)體系,形成了(le)影響深遠的(de)考(kao)亭(ting)學(xue)派。考(kao)亭(ting)書院(yuan)因此成為當時全國學(xue)術和教育中心,在(zai)(zai)中國思想教育史上樹立(li)了(le)一(yi)(yi)座豐碑。
從2018年起(qi),南平市朱(zhu)子(zi)文(wen)化研究(jiu)會創設“文(wen)脈(mo)獎(jiang)”,以(yi)表(biao)彰為傳承(cheng)發展朱(zhu)子(zi)文(wen)化做出突出貢獻(xian)、具有(you)重要(yao)影響的海(hai)內外人士。本屆“文(wen)脈(mo)獎(jiang)”授予武(wu)夷文(wen)化研究(jiu)院名譽院長吳邦才。

圖為第(di)五屆“文脈獎”授予武夷(yi)文化研究院(yuan)名譽(yu)院(yuan)長吳邦才(右)。 葉國寶 攝
南(nan)平市(shi)(shi)(shi)委副(fu)書記、宣傳部部長(chang)劉用通在致辭中說(shuo),圍繞建(jian)設“朱(zhu)子文(wen)化(hua)生態保護(hu)區”,南(nan)平市(shi)(shi)(shi)著力實施保護(hu)、學術(shu)、傳播、教化(hua)、交流“五(wu)大工程”,形成了(le)“一環(huan)(huan)(環(huan)(huan)武夷(yi)山(shan)國家公(gong)園保護(hu)發展帶)二核(武夷(yi)山(shan)市(shi)(shi)(shi)五(wu)夫、建(jian)陽區考亭)六片區(武夷(yi)山(shan)、建(jian)陽、建(jian)甌、延平、政和(he)、浦(pu)城(cheng)等6縣市(shi)(shi)(shi)區)”的傳承(cheng)發展工作格(ge)局,推(tui)動(dong)朱(zhu)子文(wen)化(hua)實現創造性轉(zhuan)化(hua)、創新性發展。
“在(zai)保護的(de)前提下建(jian)設,在(zai)建(jian)設的(de)基礎(chu)上發展(zhan),提升閩北(bei)優秀傳(chuan)統文化的(de)地位(wei)和名聲”,這是吳邦才孜孜以求的(de)愿望和精(jing)心落實的(de)行動。38年來,吳邦才主編(bian)出(chu)版《朱(zhu)(zhu)熹書(shu)法選》《考亭書(shu)院大觀》《世界遺產武(wu)夷山》等一(yi)系列著(zhu)作,還經常深入基層宣講(jiang)朱(zhu)(zhu)子文化,參與朱(zhu)(zhu)子祭祀(si)大典(dian)、“開茶(cha)祈福,禮敬朱(zhu)(zhu)子”儀式的(de)策劃。
作(zuo)為(wei)親歷(li)者(zhe)、實(shi)踐者(zhe)和(he)見證者(zhe),吳邦才發表獲獎(jiang)時說,朱子文化的薪火在閩(min)北已熊熊燃燒,“我們將(jiang)繼(ji)續努力讓薪火燒得更旺(wang),世代(dai)永傳”。
頒獎大會上,中國朱子學會會長朱崇(chong)實(shi)、福建省社科(ke)聯副主席(xi)陳文章、華(hua)東(dong)師范大學終身教(jiao)授朱杰人、上饒師范學院教(jiao)授徐公喜等(deng)嘉賓,對“文脈獎”進行理論(lun)闡釋,交流(liu)研究成果,提出(chu)殷切(qie)希望(wang)。
“朱(zhu)子(zi)(zi)是(shi)繼孔(kong)子(zi)(zi)之后的(de)另一座思想高峰(feng),是(shi)海(hai)峽兩岸人民所推崇(chong)的(de)一位(wei)圣賢。朱(zhu)子(zi)(zi)真跡《書(shu)易系(xi)辭冊》與(yu)蘇(su)軾行書(shu)《寒食帖》,現都珍藏于臺北故宮博(bo)物院,成為中(zhong)華文化的(de)兩件瑰寶。”15年前(qian)就參與(yu)朱(zhu)子(zi)(zi)之路研(yan)習營活動的(de)臺灣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楊儒賓說。(完)
- 2023-07-2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文譯者許鈞追憶昆德拉:他的作品可以常讀常新
- 2023-07-27寫一百年再停筆
- 2023-07-27非親非故
- 2023-07-27為新詩成長歷程“把脈”






